第79頁(第1/3 頁)
安息吧!我衷心敬愛的首長和戰友們。
●相濡以沫‐‐妻子翟平
我妻翟平,原名翟德秀,生於1918年12月9日(農曆10月18),祖籍河北蠡縣,家住北沙口村。雖是農家,但不愁吃穿。
她的父親知書達理,為人開明,不僅會編字典供自己查字用,還在家裡辦了小學,請來師範生戴筱菊(後成為翟平大嫂)當教師。
她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她最小,也是女孩中最聰明的。她父親對子女一視同仁不僅沒讓女孩裹小腳,還讓她們和男孩一樣讀書識字,都在他自辦的小學讀書,直到學校停辦。
1930年,大哥大嫂帶翟平去北京繼續求學,她在第十三小學讀書時,逢1931年&ldo;九一八&rdo;事變,學校停課,她和大家一起上街遊行,為受難的東北同胞佩孝。
小學畢業後,她考入溫泉女中。1936年她參加了&ldo;一二九&rdo;學生運動。1937年&ldo;七七&rdo;蘆溝橋事變,她和許多愛國青年一樣,積極宣傳抗日。民族危難,學校關閉,她與正在北京的父親、二姐等人一起回到家鄉蠡縣北沙口村。
二姐夫秦範五當時在南沙口男子小學任教,他推薦翟平到女子小學教書。她在學校加入了黨領導的&ldo;文建會&rdo;。
1938年初,她被選派到蠡縣師資訓練班學習。不久,調到縣文建會負責宣傳工作,編寫、印發傳單,深入群眾,積極從事抗日救亡運動。在不斷地革命實踐中,她的政治覺悟提高很快,鬥爭經驗也越來越豐富,成為一名出色的婦女幹部。
1939年5月,日寇對冀中抗日根據地大掃蕩,她曾被敵人包圍。但她勇敢、沉著,手持土造&ldo;獨角牛&rdo;(又稱&ldo;折腰子&rdo;,打一次需填一次火)手槍,僅用了三發子彈就衝出了包圍。
1941年春,我率留訓團赴晉察冀徵兵,我團參謀劉毖恰好是蠡縣人,1940年到的延安,這次也隨我來到河北。他找到女友沈相如,勸她去延安。沈卻說:如果翟平去,我就去。
原來,沈和翟是縣文建會中僅有的兩位女同志,倆人十分要好。翟平早就嚮往延安,見此機會,不顧家中反對,毅然決定去延安抗日、深造,她於1941年6月參加了八路軍,成為我留訓團的一名戰士,我也就有幸結識了她。
她剛入伍不久,又遇日寇掃蕩。我率主力部隊在前方迎敵,她和同志們分散隱蔽時,走丟了。獨自一人在青沙帳掩護下跑了一整天,又飢又渴。幸虧當地老鄉救濟了她,寧肯自己挨餓,也要叫她吃飽。她與老鄉又結伴而行。風餐露宿幾天幾夜,才遇到縣遊擊隊戰士,知道留訓團將於第二天在定縣市莊集合,她又急忙趕路,終於按時到達集合地。
由於她一貫的出色表現,1941年7月被黨組織吸收為中國共產黨員,介紹人是留訓團副官張金銘、沈相如。她的堅強勇敢,聰明才華,令我佩服、欣賞,我們於8月1日在戰場上結成終生伴侶,風雨同舟了半個多世紀。
1942年初,她隨我一起透過了平漢路。5月又參加了護送300萬法幣回延安的艱巨任務。一路上,也和大家一樣,身背40多斤重的法幣,冒著生命危險,終於到達她神往已久的延安。
1943年2月,她進中共中央黨校六部學習。思想覺悟、理論水平和文化知識得到不斷提高。
在大生產運動中,她從不怕苦,總是出色完成交給她的生產任務。同時,她還擔當起警備五團小學生的教育工作。
1945年&ldo;八一五&rdo;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她擔任過隴東分割槽家屬隊隊長,關中分割槽家屬隊隊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