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公歸東里我西州(第1/4 頁)
紫舒軏越說神情越為嚴峻,
“武寧城轄中陽縣,沿海有巡海砦鋒字戊、己、庚三處,武寧城屯駐虎翼步軍第二指揮,按文書應有四百四十五人,清揀合規者三百一十一人,超支錢百貫,糧百石;巡海砦鋒字戊、己、庚三處有駐泊宣毅步軍三個指揮,按文書應有一千六百二十九人,清揀合規者九百五十八人,超支六百貫,糧千二百石。”
按著紫舒軏的敘述順序,越往後面,情況越糟糕,
“金市城轄嘉祥縣、武安縣,沿海有巡海砦鋒字辛一處,武寧城屯駐虎翼步軍第二指揮,按文書應有四百二十八人,清揀合規者三百一十七人,超支錢百貫,糧百石;巡海砦鋒字辛一處有駐泊宣毅步軍一個指揮,按文書應有四百八十九人,清揀合規者三百五十八人,超支百貫,糧百石。”
最後才說到了廣濟軍,說起這廣濟軍乃是大肇二十四軍監之一,這軍監乃是大肇獨有制度,初創於肇太祖時,乃是於邊疆設立以為備戰防衛專用。肇太宗時開始設立地方監司,經過宣宗完備制度,沿襲至今大肇府城縣監分為二十四路,每路設定一軍城,實為軍事監控地方之用,因此軍城駐軍皆由樞府調遣三衙禁軍駐防,此謂之為就糧禁軍,而執掌軍城的也不同於其他地方官。
大肇初年以朝臣充任,使出守各軍城,掌理軍政,宣佈條教,導民以善,以時勸課農桑,綜其賦役、錢穀、獄訟諸事。宣宗時因為國家承平日久,因此降低了軍城的規制,如今軍城長官乃是低於知城監事,高於知縣事,然而二十四個軍城除了四京四輔外,其餘都是由知縣兼任軍使,只有四京四輔乃是知軍或軍使掌管軍城,知軍乃是文臣出鎮,軍使則是武將擔當。
四輔軍城的軍使,三衙中對應也是廂都指揮使,最低也是軍都指揮使。而廣濟軍便是軍使執掌,乃是三衙廣捷軍都指揮使出任,所領則是廣捷軍的全部八個指揮。
按著兵制禁軍除三衙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和都虞候計統兵九人與上四軍兩廂都指揮使二人,這十一人便是名義上大肇全部禁軍的統軍將領。
廣捷軍乃是殿前司管轄兵馬,源自肇太祖時左右平遠都,太宗時規範軍制,改為廣捷軍,循軍制當有十個指揮的步卒,只是大肇三衙諸軍番號一百零八個若都是實編便是五十萬兵馬,如何能募集如此數量的禁軍,因此大多都是缺編,似廣捷軍這般實編八個指揮的已經是鳳毛麟角,然而雖然兵馬缺編但是軍官的編制卻都是滿編的,也就是說許多所謂的指揮使麾下可能一個都也沒有。
然而紫舒軏說起這就糧在廣濟軍的廣捷軍八指揮便是該編制的兵馬也是讓人觸目儆心。
“廣濟軍就糧廣捷軍八指揮,按文書應有四千三百八十五人,清揀合規者兩千五百五十三人,月超支錢八百貫,糧兩千石。”
怪不得惟公彼時避居太丘縣,這廣濟軍不能衙前護衛,原來是擔心到了惟公面前露出破綻來,好個就糧禁軍,這幾乎是一般的空額。
紫舒軏總結資料,幾乎是不假思索,看來已經是瞭然於胸,
“除劃出丹南路的順昌城以及應天府外,按文書丹南路在冊該有一萬四千五十八人,實則計有人九千一百四十二人,空缺四千九百一十六人,算起來每月府路多支了錢餉兩千四百貫,糧秣五千石。”
如此算起來,多支出的錢糧還不算數額巨大,只是這缺額之數卻是不小,五千人便是一個滿編的軍,若是不知底細便抽調前線,便成了笑話更是悲劇。
惟公聽罷並不過問內情,卻是問道,
“諸城監所領廂軍如何情形?”
紫舒軏不假思索的便把話接過來,看來也是一唱一和的說話,
“諸城廂軍景況更是不堪,若論起來與禁軍狀況更是陰陽之別,廂軍並非是缺額,而是大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