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言萬語說不盡(第2/4 頁)
實,潘玉林和另外兩個年青科員還有點拘謹,這很正常,長江冰箱總廠現在可是最紅火的時候,身為供應科副科長的李保田自然也跟著紅火。
可惜,長江冰箱總廠再過幾年卻又到了破產的邊緣。
楊少宗在吃著飯的時候就想好了,以後要把長江冰箱總廠給盤下來,就用他們旗山搞火腿腸和方便麵的利潤進入家電產業。
長江市的電子電氣產業整體都是很強勁的,一直是國家資訊工業的核心地帶,國家軍工業雷達及其他電子設施的主要研發和生產基地,本省在這方面的人才儲備很充足,偏偏就沒有將家電產業做好。
楊少宗以前也挺費解這個事,現在有機會了,他決定將這個事辦好,以後將一部分產能轉移到淮海市。
酒過三巡,老江湖的李保田基本看清楚了,這兩個公社人中真正的主心骨居然不是那個姓湯的供銷社副站長,而是就坐在他身邊的這個剛從淮海機專畢業的楊少宗。
李保田也能感覺到楊少宗有種很特別的穩重和平靜,談吐氣質遠遠不是湯恩國能比的。
乘著酒勁,李保田就和楊少宗笑道:「小楊啊,我聽潘科員說你們公社還產煤?」
楊少宗不動聲色的嗯了一聲,繼續給李保田斟滿一杯酒。
李保田呵呵笑道:「小楊,咱們廠最近上馬了一個自備電廠,問題是煤炭供應不足,每個月都有幾千噸的煤炭缺口,你們能不能幫我們想想辦法?」
楊少宗默不作聲的想著,不急於答話。
大家這會兒都看著他呢,潘玉林則暗暗怪自己說漏了嘴。
稍加沉吟,楊少宗和李保田試探的說道:「李科長,咱們是一個年產量和計劃量不過萬噸左右的集體制小煤礦,每個月在計劃外的產能頂多幾百噸。我說一句實在話,貴廠那麼大的缺口對我們公社而言恐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杯水車薪呢!」
李保田呵呵的笑著。
他很清楚現在的煤價是一個月一漲,能挖煤的都在加緊挖,能不賣的都囤起來等著價格繼續漲高。可他也挺佩服眼前這個小楊同志的說話水平,滴水不漏之餘還有那麼點文化味兒。
他笑道:「我對小煤礦還是有點瞭解的,只要你們多派點礦工加大開採,再多搗鼓幾個小井不就出來了嘛。小楊,現在國家物資緊張,大家都要買煤,省裡也有省裡的難處,咱們能夠計劃外解決,不增加省裡的負擔也是為國家做貢獻嘛。這樣吧,我們在價格方面不虧待你們,計劃外的行價是多少,咱們就出多少,條件是你們儘量保證穩定供應,鐵路局那邊的事情也由我們冰箱總廠來處理,實在不行,我們固定派車去你們那裡拉煤。」
他說到這裡稍微停頓了一下,和楊少宗低聲道:「咱們廠的這套新冷櫃裝置還是挺走俏的,各地都在忙著報計劃想要貨,要是在計劃內走,你就是再想辦法也得拖到明年下半年。這樣吧,咱們走計劃外的,月底就能交貨,我親自帶技術員去你們旗山一趟,你們公社按照我們的要求組織好人員和其他材料,一千平方的冷庫整套裝置加上基建應該能在八萬左右拿下來,這絕對是計劃內的價格。」
楊少宗不免有些耳熱。
現在的「高科技」產品何等一個貴字了得,一塊電子表都能賣到幾十塊,這還是計劃內的價格,倒賣出去甚至能賣一百二十塊。
他一咬牙的和李保田道:「既然李科長都這麼說了,咱們公社也確實要想盡辦法每個月爭取為貴廠解決三百噸煤的缺口,咱們產能有限,如果真能挖出更多的煤,那肯定也優先供應給貴廠。當然,這中間怎麼走貨還是得麻煩貴廠自己想辦法,我們是個小公社,有膽子下礦井挖煤,沒有關係送煤賣煤啊!」
李保田一聽這話便是再高興不過。
80年代的各個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