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夏商周斷代工程(第1/2 頁)
“這次我們支援的考古現場,地址就在青海民和縣官亭鎮的喇家村。”
“所以暫定名為喇家遺址。”
“根據先期工作團隊的碳十四檢測,這片遺址形成年代應該是在距今4100-4000年之間!”
“年代十分接近於傳說中的夏朝!”
“這次喇家遺址的出現,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開往青海海寧市的高鐵上,被社科院考古研究院包圓了的一節車廂內,孔文建正充滿激情的鼓舞著手下的弟子、考古學者們。
坐在陳翰旁邊的學姐頗為感嘆的小聲嘟囔道:“夏商周斷代工程啊,可惜只完成了斷代。”
陳翰也一臉肅穆的點點頭。
一直以來,華夏都是一個注重記載歷史的國度,有著系統而豐富的史料。
相傳黃帝時代就有史官專門負責記錄歷史了。
而在世界各個文明中,也唯有華夏基本記錄了5000年來的歷史。
只是,光有歷史記錄,有的時候並不足以證明這些歷史記錄就都是真實的。
西方的學者們,根據他們的標準一直認為華夏只有3300餘年的文明史。
哪怕華夏學者都不認同,卻也一直無法徹底證明這一觀點的錯誤。
因為西方歷史記載非常短暫。
大約在中世紀事情才開始有可信的史記。
西方在中世紀之前的歷史記載充滿了各種神話傳說,簡直讓人難以相信。
所以西方特別注重用考古的手段來發現古史,而不是像華夏人一樣,直接翻開史書就能瞭解古史。
作為華夏“史家之絕唱”的史記,在華夏史學家至高無上,在不少西方學者眼裡卻不值一提。
只因為,史記中記載了一些頗為“玄學”的東西。
比如商朝始祖是“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周朝始祖是“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
兩人一個是人類吃下了“玄鳥”的卵後懷孕生下的,一個是看到巨人的腳掌印後受孕生下的。
如此充滿神話傳說的紀錄,讓西方學者聯想到自家那離譜的歷史傳說,自然就否定了《史記》為信史。
只是,《史記》中為帝王摻雜一些玄學色彩,並不足以全盤推翻其五十多萬字的信史紀錄啊!
可惜,這種論調在民國那個西式思維成為主流的時代,甚至影響到了華夏自己的學者。
民國時期的大學者胡適就曾經提出“東周以上無信史”的論斷。
胡適認為史書裡的西周、商朝、夏朝、五帝時代等都不可靠。
甚至一些熟知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都可能是杜撰而來。
胡適之後,以顧頡剛為代表的古史辨派,提出“層累地造說”,從懷疑古代典籍,到懷疑古代人物,到懷疑整個古史體系。
一度,華夏曆史從春秋之前,就岌岌可危,不被人認為是真了。
直到,殷墟的出現,甲骨文的出現,才讓商朝被證明是真正存在的。
後續大量出土的東西周遺址,更是用事實狠狠的打了西方學者的臉。
可是,哪怕殷墟的出現,證明了史記中紀錄的夏商周裡,至少商和周是確實存在的,卻也沒法讓西方學者認同華夏五千年曆史觀。
直至今天,不少西方國家的歷史書籍中,都依舊認為,華夏只有3300年曆史,商朝之前華夏無國家,還沒有形成文明。
而且這個“商朝”,也只承認了甲骨文出現後,所記載的盤庚遷殷之後的歷史。
而盤庚遷殷,已經是商朝中後期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