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對峙(第1/1 頁)
小學三年級的一個夏季,發生了一件事情,一下暴露出了我的任性,也折射出由此帶來的思索。那時,我所生活的環境,父母是百倍的呵護且溺愛,依照當時農村的情況看,我平時的零花錢還算是讓人羨慕。從上小學開始,我的印象每到週日農村趕集的時候,父母都會給一兩毛的零花錢,去買水果等,當然這還不包括父母自己買的零食。對於我的需求,小的方面,軟磨硬泡基本都能滿足,久而久之我養成了這方面的習慣,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家就我一個孩子,沒有對比性,在同層夥伴中我比較優越。也許是這種優越感也造就了自己小霸道的習性,只要父母力所能及的能力範圍內的要求,基本都能得到滿足。但有天這種慣例給打破了,那是一個週末放學在家的一天,由於看到同村男孩,腳穿一雙涼鞋,我回來就給父母也要。當時一雙四元左右,這個是一筆不小開支,父母這回破例沒有答應我的要求。
任性的我,那天中午就用上演哭鬧的喜劇,藉此脅迫、要挾父母,起初大家這個那個勸,給我講道理。當時在我們那裡,穿雙涼鞋可是奢侈品,大家整個夏天甚至成年後都是著土布鞋。我在家裡哭了一中午,眼淚都哭幹了,結果後來大家也沒人理會我了,到了下午也是如此,像沒我的存在一樣。我那天下午真是很生父母的氣,後來大伯和大媽過來,講了很多道理。我默默呆站在原地,她大概是說在學習方面有什麼缺少的東西,父母就是砸鍋賣鐵也會滿足你之類的話語。這樣對峙到快天黑,我覺得實在沒有希望了,也就洩氣了。
這件事情記憶深刻,也許是從那個時候,父母對我開始有了不的說詞,我也慢慢覺得對他們提出出格,沒有度的要求,實際是一種痛苦,其實,有那個父母不想讓自己孩子過的舒服、吃穿得體,但物質貧乏時期,我過分的要求超出了他們的能力,這是我後來大點後隱約明白的事情。站在當時要的角度,一則超出了我使用的角度,二則這種無理的需求,也許讓父母感到必須教化我,學會理解,這可能是其中最大的用意,用必較官方的話說,就是原則問題絕不讓步。透過這件事,我在以後的初中、高中,再也沒有提過過分要求給我父母,特別是在吃穿、玩方面,有時候實在看到別的同學,或者夥伴有了新奇的東西,心裡真是癢癢,但有了那次父母對我說的不,我日後向父母提出需求的時候,都小心翼翼衡量多遍。等我工作後,我才逐漸覺得父母對我這樣,其實是在教育我,引申它,那就是對別人如提出過格要求,確是無趣和不合適的,在為難別人的同時,實際上也把自己放在尷尬的境地。領悟了這些,在後來的生活、學習,乃至於工作中要做決定的時候,都會三思而後行,同時也學會了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要求,真是受益良苦,所以一場哭要涼鞋的鬧劇,讓我悟出了很多,更主要的使我有了思考問題角度轉變,任性的脾氣也改變了許多。
以後上初中、高中乃至大學中,每每和父母提出要錢的時候,我也都會想起那個涼鞋的故事,而且在後來,看見周圍種種誘惑,或者需求的衝動,也都能夠回味那個故事。久而久之後,勤儉、樸實的性格,也開始慢慢在我身上培養了起來,特別是到後來,在縣城高中、外省上大學也從沒了要和別人攀比生活細節的習性,因為我的環境和條件到什麼程度,我都很清晰。在沒有自己獨立工作賺錢之前,我始終保持著這個風格。除了個別非得要的,必須和父母反覆商量外,我會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每個錢子都很勤儉。漸漸的日後,也養成了吃穿和用都不講究的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