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第1/2 頁)
「其實細說起來,如今鹽政混亂,朝廷將鹽鐵攏到一處,設定了大量的鹽吏,但經營卻一言難盡,往往官匪勾結,官家的鹽庫裡沒有一粒鹽,但私鹽販子手中卻有源源不絕的高價鹽。致使民生艱難,苦不堪言,早應興利革弊。」
阿梨冷笑道:「朝廷放任碩鼠橫行,焉知不是那些高官得了利,睜隻眼閉隻眼。亂世用重典,若哪一日拔出蘿蔔帶出泥,全都殺了才幹淨。」
民間怨恨碩鼠監守自盜,欺壓百姓,提起貪官汙吏,個個恨不能親手刃之。阿梨心中因為父親的慘死,無法違抗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的天道,只得將怨恨轉移到魚肉百姓的貪官身上。
李贄輕嘆一聲:「殺孽太重,到底有違天和。況且貪官殺不完,抓不盡,若銳意激進,只會招致激烈反抗,革舊維新,徐徐圖之,讓天下人盡得其利,方是對症的良藥。」
阿梨從前很少聽李贄說正事,雖心中仍有保留,卻不得不承認,若李贄當真能想出那樣的妙策,自然比自己的殺盡天下貪官,更高一籌。
李贄雖未應承過阿梨什麼,但接下來,卻果然開始著手整頓臨州的鹽政。
臨州的鹽,這十年來原本是官制、官收、官運、官銷,但鹽吏懶惰,中飽私囊,積弊甚重。更別說官鹽時常緊缺,而私鹽大行其道。也就是老天賞飯吃,有了這些堪比黃金的鹽礦,餵肥了不少蠹蟲。
但李贄卻開天下先河,率先在臨州試行一套新的舉措。將原本因榷鹽令而收歸官府和戶部的鹽井全都悉數歸還各家。
此舉一出便炸了鍋。當初為收這些鹽井可謂是大動干戈,甚而出了不少人命,激起過民變。而今,要將吃進肚子裡的東西吐出來,簡直是打朝廷的顏面。再說,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此舉簡直是挑戰皇權。
但最終,隨著新政的施行,朝中紛亂爭執的聲音卻漸漸小了。
李贄的改革可謂切中時弊,將鹽法改為民制、官收、商運、商銷。官府退出了前後三道工序,卻只憑著「官收」一項,將鹽利攥在手中。
歸還鹽井,平息當年的民怨,生產出的鹽卻又只能賣給官府,由官府制定相對低廉的價格,使百姓吃得起平價鹽。從而在源頭上遏制了私鹽生長的土壤。
為獲利更多,鹽井自然會生產更多的鹽,民間自然不必再吃缺鹽的苦頭。
將運、銷轉到商人手上,能從中獲取販賣鹽引之利,裁撤掉大量冗餘的重負,還利於民的同時,朝廷反而還穩賺不賠。
望著當月翻了數倍的盈利增收,戶部尚書笑得眯縫了眼:「這小子真他孃的是個人才。若當年有這項妙計,國庫何愁不豐?陸甫的榷鹽令,將一切都攥在手中,卻吃力不討好,李贄這一改革,高下立現哪!」
--------------------
作者有話要說:
榷鹽令的改革由唐朝名相劉宴推動。
第58章 露出馬腳
這項新的舉措,令官府不必大動干戈,不必承擔任何風險,也不必養著大批拿錢不幹活的閒人,還利於民的同時,卻能從幾頭抽利。
因著杜絕了很多中飽私囊的環節,裁撤了冗餘機構,產量又大大提升,鹽價和稅賦雖大幅下降,收上來的鹽利竟然佔到了當年國庫收入的一半之巨!
這是誰也不曾料到的結果。
這樣的能臣,縱使有微小的瑕疵,卻是瑕不掩瑜。就連從前很看不慣李贄的許多朝臣也不由佩服他。
水至清則無魚,李贄這項新法卻並非嚴厲的腥風血雨。就連先前被裁撤的「冗餘」機構,也因為利益的驅使而煥發出新的生機。
這位不是捕魚高手,卻擅長養魚。魚養得越大越肥,所有人能吃到的魚肉也就多了。縱使吃不上肉,湯總是能喝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