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第1/3 頁)
職在典京師,外部諸郡,無所不糾,封侯、外戚、三公以下,無尊卑。入宮,開中道,稱使者。每會,後到先去。
司隸校尉的主要官屬有:都官從事(主察舉百官犯法者)、功曹(即治中,主州選署及眾事);別駕從事(當司隸行部,擔任奉引,錄眾事);諸曹從事及主簿等。
刺史和州牧魏共有十三個州,其中之一為司州,其他十二個州為兗、豫、青、冀、幽、並、雍、涼、秦、徐、荊、揚。揚州僅有淮南、廬江二郡。州的長吏為刺史或州牧。州牧的秩位高於刺史,職權相同,皆掌監察郡國守相及地方豪強。隨著東漢政權的崩潰,刺史的職權也由監察擴大到軍、政財賦各個方面。及董卓之亂發生,各州郡外託勤王之名,內行割據之實。於是紛紛攘攘,互相吞滅。曹操時,丞相主簿司馬朗以為天下土崩,乃由於&ldo;郡國無蒐狩習戰之備&rdo;,於是施行州郡並領兵,以外備夷敵,內威不軌。故陳壽於《三國志》卷15《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稱&ldo;刺史總統諸郡賦政於外,非若曩時司察之而已。&rdo;
州的屬吏,以別駕和治中為最重要。別駕與刺史行部,別乘傳車,故稱別駕。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劉璋手下別駕張松與軍議校尉法正謀引劉備入蜀,以取代劉璋。法正到荊州給劉備獻策說:&ldo;張松州之股肱,響應於內,以取益州,猶反掌也&rdo;。《資治通鑑》胡注云:&ldo;別駕,州之上佐,故曰股肱&rdo;。《三國志》卷32《先主傳》言劉備得益州後,建立政權,以&ldo;諸葛亮為股肱&rdo;,可見別駕地位的重要。
治中,在州中的地位,與別駕相伯仲。《三國志》卷15《溫恢傳》言溫恢&ldo;入為丞相主簿,出為揚州刺史&rdo;,曹操對溫恢說:&ldo;得無當得蔣濟為治中邪?&rdo;蔣濟終於被任命為別駕。說明治中與別駕同樣重要。吳將魯肅曾向劉備推薦龐統說:&ldo;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rdo;後來龐統當了治中。《三國志》卷40《彭羕傳》載:&ldo;先主領益州牧,拔羕為治中從事。……處州人之上。&rdo;治中主要是在州牧領導下典掌州內事務;別駕常同州牧外出巡視,並監督州屬各郡。但二者的職掌不能截然劃分,也不能侷限於文字條文。二者好比是州牧的左右手,所有軍政大事,都常參與議論,比如別駕張松曾同劉璋商議怎樣利用劉備以防曹操;治中龐統也曾向劉備提出襲取劉璋的擬議。就是顯著的例子。
在州的屬吏中,主簿僅次於別駕、治中。《三國志》卷42《杜微傳》言:&ldo;丞相亮領益州牧,選迎皆妙簡舊德,以秦宓為別駕,五梁為功曹,微為主簿&rdo;,其中功曹即相當於治中,主簿的秩位雖較低,但常在州牧左右辦事,職任更加親近,例如原為丞相曹操主簿的溫恢,一外放即任揚州刺史。又《三國志》卷43《李恢傳》言:&ldo;先主領益州牧,以恢為功曹書佐、主簿……更遷恢為別駕從事。&rdo;州功曹書佐職&ldo;主選用&rdo;,主簿高於功曹書佐,而低於別駕。
州的屬吏還有督軍從事,職典刑獄、論法決疑。
二、郡國官
河南尹東漢建都於河南郡洛陽縣。河南郡秦時為三川郡,西漢更名河南郡,東漢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三國志》卷21《傅嘏傳》注引《傅子》雲:
河南尹內掌帝都,外統京畿,兼古六鄉六遂之士。其民異方雜居,多豪門大族,商賈胡貊,天下四會,利之所聚,而奸之所生。前尹司馬芝,舉其綱而太簡,次尹劉靖,綜其目而太密,後尹李勝,毀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