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1/2 頁)
根據日軍記載,投入這場戰鬥的戰車,是森田部隊(第三十六旅團獨立戰車第一大隊)的松本輕戰車中隊。其中一輛九四式戰車突破中國軍隊的鐵絲網塹壕陣地時,忽然發生大爆炸(日軍認為是地雷),左側履帶被炸開,車體騰空兩米而後落下。這時周圍的中國士兵紛紛吶喊撲向日軍坦克和隨行的日軍步兵,隨行的日本步兵猝不及防,由於中國軍隊的動作迅猛,人數眾多,日軍眼看要遭到滅頂之災。
就在此時,被擊毀的九四式戰車上,炮塔和機槍射口忽然噴出火焰,沒有死的日本戰車兵猛烈射擊衝鋒的中國軍隊,日軍步兵乘機逃回出發陣地。
中國軍隊圍住這輛日軍戰車猛烈攻擊。
日軍戰車兵奮力頑抗,遠處的日軍可以聽到他們用手槍從戰車側面的開口射擊的聲音。最後,隨著手榴彈的爆炸聲,一切歸於沉寂。
等日軍增援部隊趕到,經過激烈戰鬥佔領中國軍隊陣地,他們發現這輛戰車已經被徹底摧毀,中國士兵撬開了坦克的艙蓋,向裡面投入了手榴彈,日軍車長川村,駕駛員中村都被擊斃在車中。在日軍這輛九四式戰車的周圍,共有十二具中國士兵的屍體。
這幅畫,就是為了紀念川村和中村的&ldo;英勇行為&rdo;而被收入書中的。
而中國軍隊的記載中,雖然簡單,卻也能夠找到這一戰的影子。
堅守魏家營陣地的,是中國陸軍第49軍第105師315旅第一團。
這是一支東北軍出身的部隊,105師的前身,就是張學良的衛隊旅,是東北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315旅旅長趙鎮藩,九一八事變時在北大營擔任邊防第七旅參謀長,而且那天正是值班指揮官,就是他最早向總部報告了日軍進攻北大營的訊息!
堅守魏家營的趙鎮藩旅長,可記得當年九一八的炮聲?
面對日軍戰車的衝擊,趙鎮藩親臨第一線指揮,率領官兵拼死堵塞突破口,戰鬥記載,鏖戰三個小時,擊斃日軍數十人,擊毀戰車一輛。
唯一與日軍記載不同的是,破壞日軍戰車的,並不是地雷,而是中國軍隊的敢死隊員,把集束手榴彈,塞進了日軍戰車的履帶裡。
這一戰,突襲敵坦克的敢死隊員,全部陣亡。
沒有想到,從一幅畫,引出了一場惡戰的紀錄,這樣的惡戰,在八年血戰中,還有多少。。。
[完]
?
2006-01-10 08:39:25
大 中 小
黃埔繫有&ldo;三李不如一王&rdo;的說法,講的是在國民黨軍中,同樣出身山東的李仙洲,李玉堂和李延年,雖然都是黃埔一期生,卻沒有小同鄉王耀武更奪目。
這的確反映了王善戰而春風得意的情狀,三李之比一王,正如綠葉之比紅花,關於王耀武,和尚已經寫了很多,我就不再贅敘,且說說作為綠葉的三李吧。其實,三李在當時,也都是相當出色而有特色的將領。
李仙洲能打仗,更因為待人親切而深得軍心。忻口一戰,李以軍長之身在前線指揮,被日軍狙擊手打穿胸部(和林彪差不多的傷),士兵們冒死把他從高地陣地上抬下來搶救。當時忻口前線日軍炮兵佔據絕對優勢,連單身人都很難上下,何況一副擔架呢?可見李頗受部下的愛戴。
但是因為太受部下愛戴,也有些麻煩,那就是李屬於胸部貫通傷,應該保持頭部略低的姿勢,以免血液積蓄於胸腔,當時軍醫也如此吩咐,可是抬擔架計程車兵死活不幹,始終讓李軍長頭上腳下。軍醫干涉,負責抬擔架的連長差點兒把軍醫打死,說你頭朝下走一個我看看,軍長都負傷了還不讓他舒服點兒。。。因為當兵的不瞭解醫學知識,差點兒害死了李仙洲,幸虧這段路不算太長。事後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