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1/2 頁)
[軍事小說] 《千里天狼》作者:薩蘇【完結】
薩蘇本名弓雲,漢族,祖籍河北,生於北京。1992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保利大廈做侍應生。自此先後在美國通用電氣、at≈t、諾基亞、a等公司工作,現為一家美國公司駐日的網路工程專案主管,住在日本關西的小城伊丹市。因為親戚中有幾位文史方面的專業人士,養成對文史的愛好,現兼任《環球時報》駐日本記者,曾出版過《中國廚子》、《嫁給太監》、《夢裡關山走遍》、《北京段子》等書。其新浪部落格點選量達1600萬以上,被評為2006年度新浪最佳寫作部落格。
2008年底,其新浪部落格點選量已經超過六千萬,發表日誌壹千玖佰餘篇,當選新浪部落格2008年度十大草根部落格之二。
另有新書《京味九侃》。 ?
2005-12-09 11:28:52
大 中 小
鋼盔,日語叫做鐵帽,是侵華日軍普遍配備的防護裝備,我們今天看電影,鬼子如果不是戴著屁簾式的戰鬥帽,就是戴著鋼盔,幾乎成為標準形象了。
日本軍事後勤研究專家青木孝治,透過研究日軍的鋼盔,專門寫了一本書,叫《陸軍鐵帽物語》。
要是中國人想法,一個鋼盔麼,有什麼好研究的?日本人這個民族的特點就是喜歡鑽牛角尖,比如一個電視節目就是人能穿多燙的襪子而不覺得難受,您說這不是吃飽了撐的麼?可是日本人就真能弄一臺微波爐來,讓漂亮的女主持人把某演員的一雙臭襪子慢慢加熱,請他一次一次試穿,直到這兄弟嗷的一聲叫起來。
仔細看看青木的《陸軍鐵帽物語》,裡面居然還有不少對當時歷史的細節描寫,值得一讀。比如,日軍戰鬥帽後面那個屁簾兒,有人說那個&ldo;屁簾兒&rdo;是用來防中國大刀隊砍腦袋的,青木的研究結果表明,這屬於謠傳,真正的作用是為了防曬,分成幾片又可以通風,雖然寒磣,確是不錯的設計。
而日軍的鋼盔,雖然威風,卻給它帶來過不止一次的煩惱。
日軍使用鋼盔的第一次戰爭,是什麼時候?
青木告訴我們,是九一八事變。日軍裝備鋼盔,是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到歐洲觀戰的武官的報告,此後有裝備而一直沒有使用。九一八事變的時候,因為東北軍的不抵抗政策,日軍的鋼盔基本沒有派上什麼用場。真正用上,是在黑龍江和馬占山將軍所部的作戰。
面對馬占山部的頑強抵抗,日軍不斷增兵,雙方在江橋,齊齊哈爾等地展開一系列激戰。這次戰鬥,日軍試驗了大批新式裝備,不但鋼盔的使用得到了檢驗,還使用了裝甲列車,坦克等武器。這也是日軍第一次在實戰中使用坦克。值得一提的是日軍使用來攻擊馬占山的雷諾nc-17坦克,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北大營東北軍倉庫裡奪取的。
坦克的使用被證明在突破戰中非常有效,而鋼盔也的確減少了日軍的傷亡。
? 鋼盔,鋼盔! (下)
2005-12-09 11:50:00
大 中 小
為什麼眼前一亮呢?哨兵班長正看著飯塚咬牙呢,就瞧見幾個老兵晃晃蕩盪沿著戰壕走過來了,他們背的可不是漢陽造,而是三八大蓋兒。
三八大蓋兒,即日本造三八式步槍,因為槍機上有一個防塵罩而得名,侵華日軍步兵的標準裝備,射程遠,射擊精度高,飯塚所在的那個高地,漢陽造打不著,三八槍的射程可是正好合適。
這位哨長的理解是有科學依據的。三八式步槍的標尺射擊2400米,而漢陽造只有2000米,三八式步槍子彈初速760米/秒,漢陽造是600米/秒,更重要的是日本工業技術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