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2 頁)
這背後就是精確的射擊技術,還有平時對裝置的不懈良好維護。所以三十八軍有把握拿第一,用老參們的話說:沒有金剛鑽,不能攬瓷器活,別的部隊,他不敢這麼幹。
萬歲軍,真傲氣啊,傲視千軍阿!聽說當年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也是這樣的風貌,看來古今中外的精兵都有一樣的地方。
打老山,中國炮兵可算打出了威風,真正步兵的衝鋒,已經是清掃殘敵了。
越軍的工事修得十分堅固,他們打美國人有經驗的。比如標準的半永久防禦工事,幾乎全是半地下式,射口很低,先搭起框架,架一層鋼板,上面橫一層,縱一層,再橫一層三排碗口粗的原木,南方的硬木堅硬如鐵,火燒不壞,就是火焰噴射器也沒辦法點燃。上面鋪波紋鋼板,再上面是三米厚的紅土覆蓋層,頂上再加兩排交叉的碗口粗原木,覆蓋波紋鋼板,最後壓三層沙袋,蓋偽裝繩網。夠堅固的吧?
戰後到越軍陣地上看,中國軍隊的大口徑加榴炮,只要一發命中,就把這樣的工事變成一個大漏斗!裡面的越南兵連全屍都沒有!
就是這樣,中國軍隊還打了二十多天的炮才往上沖。越南人幻想一個小時的炮擊就拿下來,有點大躍進的味道。
但越南人也有優勢和本錢,那就是松毛嶺正面投入的戰鬥經驗豐富的六個團精兵,老山南坡是緩坡,對攻擊一方有利。張友俠呢,只有一個團,他還要分散守點,兵力捏不成拳頭。
越南人不知道,這一仗中國軍隊的炮兵比步兵還多,就集中在松毛嶺的背後,三十八軍的老參告訴我們,中國軍隊的最重型的大炮射程15000米,老越的大多數口徑也就咱們一半兒,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居然敢和我們打對射!不過,他們對越南炮兵還是滿佩服的,真是不怕死,被我們幾倍的炮火壓著打,人仰馬翻,依然信守職責,自始至終頑強的掩護步兵的衝鋒,越軍炮兵的損失,絕不比他們的步兵少。
兵力優勢之外,中國炮兵,還有一手絕招。
?
2005-12-26 09:47:25
大 中 小
7月12日凌晨開始,中越兩軍在松毛嶺前方全線展開激戰,第一個回合中國前沿陣地除了李海欣高地全部失守。
越軍步兵的單兵素質和步兵指揮令人欽佩,這是所有參加過對越反擊戰的官兵的共同看法。遠距離炮戰則中國軍隊佔有絕對的優勢。肉搏戰中國士兵單兵也佔據優勢,平均每人體重比越軍高10-15公斤且有較好的訓練。
但是近距離的步兵戰術越軍出色,因為他們的中級指揮官都是越戰或者柬戰老兵,經驗豐富,指揮靈活。中國軍隊則因為受到陣地點線的限制,在第一線上難以打出好的戰術動作來。在許多回憶錄中都可以看出,老山一戰越軍信守集中優勢兵力的原則,經常在一個陣地上形成以多打少的優勢。
重頭戲還是炮兵。
按照這裡有關資料,越軍應該有超過中國軍隊的大口徑火炮,而且越軍方面清水河後方正有一列平行於松毛嶺的山地,是最好的炮兵陣地,可是實戰中越軍在那裡並沒有亮出比中國軍隊更兇猛的炮火來。中國軍隊在老山後有相當於一個炮師的火力(口徑不詳,但是應該沒有使用203毫米炮,也沒有使用自行火炮),越軍頑固的和中國炮兵對射,勇氣可嘉,但就象瓜達爾卡納爾島上一木支隊用迫擊炮和美軍對射一樣,有點兒不自量力。實際上當時中國軍隊的炮兵同時在執行四個任務:
第一,對一線作火力支援 -- 這個主要是營團屬中口徑火炮打。大口徑炮也打了,下面還要提到。
第二,壓制越軍炮兵,破壞其炮兵陣地,
第三,利用遠距離炮火打擊越軍來自水口村方向的三線援軍和重要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