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黃忠射槐降蠻兵(第1/2 頁)
看到龐統一臉認真,孫霸天也不禁臉泛凝重之色。
“軍師是有何事不妨直說。”孫霸天問道。
“未知主公於當今天下有何打算?”
聽聞這個問題,孫霸天不由陷入了深思。
對呀,我有什麼打算呢?其實剛穿越過來時,得知自己是孫策,還是有點小激動的,畢竟自己熟讀《三國演義》,那孫策文韜武略,智勇雙全,如果能多活幾年,相信三國的格局必會有所變化。所以最開始,孫霸天是抱著一種改變三國格局的想法來入這個局的。
之後,當接觸到了東吳這邊的諸如周瑜,魯肅,太史慈等一干文臣武將後,看他們個個忠於自己,忠於東吳,又才華橫溢,再加上這些日子的相處,孫霸天感覺自己心態有所變化。之前那種玩玩的心態也逐漸沉澱為對勝利的渴望,認為帶著一票雄心壯志的兄弟幹一番事業才有意義。
從那之後,戰江夏,收荊州,全都是向著稱霸天下的目標而奮鬥的。
然而,這裡雖然不是自己生活的年代,但是戰爭所帶來的殘酷事實一直真實的在自己眼前上演。當看到士兵們為了自己的霸業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而軍隊所到之處的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他於是常常陷入矛盾。
或許還是需要戰爭,戰爭才能換來穩定和和平,否則,一直戰亂下去,這種生靈塗炭的局面就沒法扭轉。
“我的打算就是儘快成就霸業,讓這裡的人民安居樂業。”孫霸天說。
“主公宅心仁厚,實乃天下之福。”龐統拱手說,然後話鋒一轉道,“然而欲使百姓安居樂業,也未必要儘快成就霸業才可以。”
“這話怎麼說?”孫霸天不解。
“當初大秦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可謂霸業成矣,然則其所轄民眾仍惶惶不可終日,於是有了那陳勝吳廣之亂,後漢朝又歷經四百餘年,傳至少帝獻帝,可謂是霸業多年,然而你我可見如今這漢朝天下民不聊生,遂有了黃巾之亂,諸侯之爭。”龐統搖扇繼續說,“所以欲使人們安居樂業,未必就要取得霸業之後,而是應先讓人民安居樂業,民心歸附之後,霸業自成。”
“我懂了,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嘛。”孫霸天想起來之前看過這句話。
“對,‘得民心者得天下’,主公總結的很到位,當然得天下之後更應得民心,如此,方可有始有終!”龐統笑著說。
“怪不得之前軍師能把個耒陽小縣治理的如此之好,原來是早有遠見啊。”
“耒陽縣雖小,但是民心之根本,如今江東六郡及荊州九郡皆在主公管轄之內,天下已得三分之一,如果能使民眾皆歸附之,外加我等謀略勇武之士開疆拓土,天下易得啊!”
“軍師所言極是,後面我準備把這些地方的內政和民生多搞一搞,多體察一下民情,把周邊一些叛亂都剿滅一下。”孫霸天說,“攘外必先安內嘛。”
“正是,前日我與漢升路過那零陵武陵交界時,也與當地的蠻族交鋒,後其首領沙摩柯不但願意歸順我軍,還願意幫我軍勸降其他周邊蠻族。”
孫霸天上次聽魯肅說過此事,但他只是聽說過沙摩柯,不甚瞭解,於是便問龐統:“那沙摩柯是何許人也?”
“這沙摩柯是盤踞武陵多年的一夥蠻族勢力,其統帥蠻兵數萬人,為禍一方,零陵武陵二郡之前的郡守都對其無可奈何,”龐統回憶道,“當時,黃將軍與我正率軍路過一處山隘時,那山上下來一彪蠻兵,各個身披獸皮獸甲,張牙舞爪,面目可憎,為首的是一個面如噀血,碧眼突出的首領,只見他手持鐵蒺藜骨朵,腰懸兩把獸骨弓,張口便要我們留下糧草輜重。”
“然後呢?”孫霸天聽得津津有味,不禁插話道。
龐統笑笑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