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敗訊(第1/2 頁)
曹操早早定下過規矩:自今已後有持質者,皆當並擊,勿顧質。
意思是說, 日後如果有人劫持人質,那就連同人質一起消滅,所以他自然不會因為一個張飛束手束腳。
看完後,曹操笑了出來,根本沒把信當一回事,反而看向了王朗。
“王朗,王景興,你先後受楊賜,陶謙舉薦,一直是為漢臣,如今我興師討逆,你不來效命,何以投奔逆賊?”
“逆賊,逆賊在哪?”王朗問道。
“河水以北,鴻溝以西!”
“在下有一問,若是效命逆賊是為大罪,那麼明知逆賊,更嫁女以迎合,是為何罪?”
“放肆!”曹洪出聲喝道。
見曹操臉色不對,荀彧也開口說道:“當初曹公所為,乃是權宜之計,而且,當初其行頗為逼真,世人難分真假,如今天子已至兗州,當著眾人的面,已今吐露其身份。曹公舍親情而就大義,當為世人所表也。”
眾人一聽,紛紛表示荀彧說的對。
王朗一聽,不以為意,“這麼說,曹公當日是為人所騙嘍?”
眾人不語。
王朗繼續說道:“可是曹公又如何分辨,今日不是為人所騙呢?
除非,曹公就是那個騙人的人。”
“你一個丟城棄地之人,如何敢大言不慚?”
“沒錯,你身為會稽太守,卻獨自逃到洛陽,如今又敢堂而皇之,出現在大雅之堂,簡直是恥辱!”
(歷史上,王朗丟了會稽一事曾被曹操在宴席間嘲笑過,由此還誕生了“未可折而折,可折而不折”的小經典。)
王朗不為所動。
荀彧見狀說道,“我聽說過一事,不知道先生可否解惑?”
荀彧說著,便自顧自開口,“我聽說昔日先生曾寫信給孫策,稱讚他‘敦以厲薄,德以報怨’,如今孫策正在配合曹公征討叛逆,先生卻為何背其道而行?
不知道先生去見了西邊的叛逆,又稱讚了其什麼虛耀之詞呢?”
聞言,眾人紛紛大笑了起來。
丟了會稽,只能說明能力不足,可阿諛奉承被公開指責,那就是人品問題了。
王朗穩重的說道:“孔子在陳、蔡落難時,吃喝完全不顧及形象;後來見了魯哀公,席子不正,他就不坐,肉切得不方,他就不吃,子路好奇詢問,孔子是怎麼說的?
曩與汝為苟生,今與汝為苟義。”
一邊為求生,一邊為求義。
見眾人沉思,王朗繼續說道:“當初我奉迎孫策,不過是為了讓劉公(劉繇)得以入土為安,讓他的遺孤得到安置。
今日有一人,他以大漢臣子自稱,卻坐看孫策吞併州郡,又害了故交之子,他不想著滅了孫策,反而以之為盟友,示其為忠臣。
這難道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嗎?”
荀彧想說,這也只是權宜之計,不過這話要是說出口,反倒是替王朗解釋他以前的所為了。
“果然是讀書頗多,見多識廣,可惜這天下若是靠嘴皮子就能定下來,還需要我們這些將軍幹嘛?”曹操一句話就把王朗建立的優勢給削了下去。“還有其他事情一併說了,說完快快離去,我這裡沒有足夠的糧食供養一些口舌之徒。”
“只要將軍讓兵甲重歸田間,多出來的糧食,足以供養數倍個像我這樣的口舌之徒。”
“哼!”
“大帥讓我給曹公帶句話,這場鬧劇該結束了,為了避免漢室內耗,百姓徒增傷亡,大帥想和曹公進行一場公平的比試,以代替將士們死戰。”
“公平的比試?他要和我一對一搏擊嗎?”曹操笑著問道。
“大帥說了,親自比武或是鬥將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