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5 頁)
可能造就他人的生活,也可能予以毀壞。都因為權力。
那時候嶺兜鄉的書記姓李,叫李健,年紀比較大,已經接近五十。老李在嶺兜前後幹了八年,當過副書記、鄉長,然後當書記。這人閱歷豐富,性格直爽,跟劉克服比較投緣。他說自己到這個份上差不多了,沒再指望升,能夠從山溝裡出去,到縣城找個位子,待個三五年退居二線,那就十分知足。因為沒有太多想法,這老李比較平和,為人辦事力求公道,不計較得失親疏,也不太看上下背景厚此薄彼。劉克服下鄉後工作很努力,為人實在,比較低調,沒有一些機關出身的年輕幹部的毛病,讓老李很看中。老李在嶺兜時間長,情況非常熟悉,做農村工作有一套,他喜歡把劉克服帶著到處走,告訴他此間各種情況,教他如何處理鄉間棘手事項,笑稱自己是在“教秀才”。鄉里大小事情,他會拿出來問問劉克服什麼見解,鄉里上報的各種主要材料他都要求讓小劉過目,“別讓秀才閒著。”這個鄉下上司跟政府辦的吳副主任真是天壤有別,小劉在老李手下乾得很累,份外事多了不少,但是他非常愉快。
他們共事了三年多,而後李健被調離,沒能如願進縣機關,給安排回原籍西河鎮,當人大主任去了。這麼安排,說是因為年齡,實際另有緣故,與劉克服和移民村有牽扯,走得很不愉快。李健走後來了個新書記,卻是林渠,林渠到任不久就給劉克服派了新任務:去“竹筍辦”,派駐西河鎮,追隨前書記李健而往。
劉克服與林渠是老相識。當年湖內事件發生,林渠以縣信訪辦主任身份帶調查組下去調查,小劉是他的組員,兩人那次共事,彼此印象不淺,林渠對劉克服的胳膊看法不佳,如今山不轉水轉,兩人又碰在一塊,林渠把劉克服支去“竹筍辦”,原由不難理解。
底層官員 第一部分(5)
“竹筍辦”全稱為“縣西竹筍基地領導小組辦公室”,為縣屬專門機構。本縣西部山區盛產毛竹,縣裡將縣西山區闢為竹筍生產基地,把毛竹及竹筍食品工業作為一大產業發展,特別設定了一個“竹筍辦”扶植竹筍生產,協調收購加工各相關事務。竹筍辦是臨時機構,由縣農業、經貿、外經等部門抽人組成,辦公地點設在西河鎮,西河鎮是縣西山區鄉鎮的老大,扼山區通往縣城的交通要衝,為本縣竹業企業的集中區,縣裡把相關機構設在西河,意在就近加強產業扶植與指導。按照本地情況,竹筍辦特設一副主任職位,由縣西四個鄉鎮各出一位副職人員,輪流坐莊,每年一換,主要任務是處理基地建設中牽涉鄉民的糾紛和矛盾,包括處置相關群眾上訪。抽到竹筍辦工作的鄉幹部還掛原單位職務,卻須到西河坐守一年,不承擔原單位工作。根據輪轉方案,今年並不由嶺兜鄉抽人,但是卻派了劉克服。
林渠說:“是縣裡定的。”
劉克服說:“我找縣領導反映。”
劉克服不想去竹筍辦,不是挑肥揀瘦,是有所不甘。林渠勸劉克服不要亂找,為什麼忽然走了李書記,來了他林書記?大家都清楚,不要給自己找麻煩。
劉克服一聲不吭。
林渠與劉克服憶舊,稱這一回到嶺兜,發現小劉好像變了一個人,身子很瘦,還曬得很黑。他注意到嶺兜鄉政府食堂辦得不好,天天燒冬瓜,是不是葷菜太少,劉克服在鄉里沒的吃,休息回家又捨不得,大魚大肉讓給老婆兒子,搞得自己營養不良。聽說竹筍辦伙食不錯,頓頓有筍,油水很足,幹嘛不去?他林渠想吃還沒機會呢。
劉克服稱自己不指望油水。沒那麼好的胃口。
林渠說知道劉克服捨不得離開。前任李書記跟劉克服不錯,曾經建議把他提起來當副書記,下一屆接鄉長。問題是上面對李健有看法,李自己都沒支撐住,走人了,劉克服暫時也不必多想,叫去哪去哪。這是上級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