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5 頁)
,他們逃到安化城,膠東將士疲憊不堪,接下來的一幕,卻讓他們如遭雷擊。
城牆上,插滿東夏國的戰旗,帥旗上,一個燕字觸目驚心。
東夏大軍軍容齊整,顯然,在他們遇襲之時,安化城也被東夏兵將奪回。
一夜之間,他們遇襲,十不存一。
一夜之間,已經到手的安化城又已失去,而且,切斷了他們的後路。
司城玄曦帶著他的十二親衛如同天將一般出現在追兵之中,膠東統帥的頭顱猙獰地掛在馬前。毫無鬥志的這五千餘殘兵,除了投降,再無出路。
這是一個局,一個早就設好的局,從來到安化城,司城玄曦就開始佈局。第一戰,讓半數兵將在副將的帶領下,假作潰逃,實際上悄悄掩藏潛伏在安化城外的茂林之中。
烈炎城一場大火,司城玄曦其時手下只有兩萬多兵將,藉助火與煙,藉助熟悉的地形,殲敵七萬多。
而早伏在安化的兩萬多兵將,趁夜攻城。留守安化的只有兩萬兵將,他們夜軍突襲,攻敵不防,連日潛伏,渴望一戰的夏國熱血男兒一個個如同出山的猛虎。
在這樣計程車氣面前,在這樣的戰鬥力面前,那兩萬多兵將大部分剛從夢中驚醒,迷迷登登中就丟了性命。
司城玄曦烈炎城一戰揚名,時稱,烈炎戰神。誘敵深入,避實就虛,精準的算計,毫無懸念,以少勝多的大捷,讓這位在軍營中度過十七歲生日的皇子,成為將士中神一樣的存在。
與士兵同吃同住,同行同止,更是讓他贏得了將士們的心。
接下來的一年裡,司城玄曦帶著他的十二親衛,和手中的五萬大軍,開始收復失地。
戰爭很艱苦,戰爭很殘酷,血肉橫飛是常事,刀山箭雨更等閒,最慘烈的一戰是與膠東國的最後一戰。
收復失地後,朝中一幫大臣主張見好就收,和膠東簽訂和約,讓膠東保證永不不犯,然後就此收兵;另一幫大臣主張要讓膠東遞上降書,俯首稱臣,年年上貢。
朝中意見不統一。
戰爭不止是前線的戰事,還有後方的補給,已經國庫空虛的恭帝更傾向於和膠東和談,因為逼膠東投降不太現實。他派遣了使者,並令司城玄曦收兵。
司城玄曦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名,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其時,後方的補給已經越來越少,不能支撐他手下五萬大軍的消耗。大軍若繼續前行,勢必尾大不掉,反成拖累。到時,不用膠東軍來攻打,他們先被拖死。
他當機立斷,命所有將士把積存的乾糧交上來,挑選五千精兵,帶上一個月乾糧,直撲膠東國腹地。剩下的兵馬由副將帶領,退軍!
第六十四章:被太子賣了
膠東國的地理面積不到東夏的十分之一,但是民風強悍,侵略性極強,以往就常到邊境搶掠,出兵多了他們就退,出兵少了他們就猛攻,讓邊境吃過不少苦頭。司城玄曦早就研究過膠東國的資料和作戰方式。
這次雖然膠東國損失慘重,糾結的十萬大軍幾乎是傾國之兵,已經摺損,但是以膠東國的頑強和暴虐,必不會甘心,過個三五年又會捲土重來。
即使只是小打小鬧,消耗遊擊,不斷蠶食,對於大夏,卻是不得不防。
因此,在朝中沒有人主張進兵的時候,他五千精兵,準備一舉除掉膠東國這個隱患。
雖然膠東其時已經大傷元氣,但國內仍有兩三萬兵力,而且是護國精兵。
那一戰異常驚險,最後的短兵相接更是生死一線間。十二親衛也在慘烈的戰爭中一個一個折損,五千精兵最後只剩下不到七百人。但是,他成功了,膠東的護國精兵在他的佈局之中,不斷消耗,在他悍不畏死衝鋒在前的勇武中,一敗塗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