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秉筆(第1/3 頁)
成都城的城牆巍峨聳立,街道內也是繁華異常,相比於原先本就破敗不堪的建寧城就更顯端莊威嚴,一面克復中原的大旗在城牆外緩緩升起,無不令人心潮澎湃,而送行的不止有城內百姓更有大漢天子在此,似乎每一位將士的心中都燃起了熊熊烈火,恨不得一日就要打進長安。
“相父!朕在此為三軍壯行!願丞相早日凱旋!”劉禪率領文武百官於北門城頭相送,舉起手中金樽一飲而盡。
三軍陣型齊備,軍容整肅,有條不紊地往前方開拔,前軍自有魏延、趙雲所部,左路為廖化、馬岱,右路自是李顯、王平。眾將士聞言,齊齊轉身,立時下拜,山呼萬歲,一時間十萬大軍的呼聲竟有排山倒海之勢,此時劉禪也不由得升起雄壯之志來。
“臣定當為陛下竭力討賊!不復中原,誓不回還!”諸葛亮於四輪車上起身拜到,轉身便將手中羽扇一揮,三軍將士立時起身,各自開拔。
.....
洛陽大殿。
“十萬大軍,短短數年,蜀國就有了十萬大軍!好一個諸葛亮啊,你們要不要看看這些將軍都是怎麼說的,大軍出蜀,天下震怖,朕就當真要怕他一個諸葛亮?”同樣是少年天子,這位皇帝卻顯得少年之氣躍然紙上,全然沒有劉禪那般福氣之像,反而有些消瘦異常,面色也略帶點蒼白,卻也架不住他自身所帶來的貴氣與英氣。
“陛下,臣以為諸葛亮這次出蜀中,必然以長安為首,臣請一軍與箕穀道阻敵,定然能叫那諸葛亮有來無回!”一將出列朗聲言道,便是那日在陽平關通爹罵孃的曹真。
“子丹將軍,為何確定要以長安為先啊?微臣以為諸葛亮大軍必然從宛城出發,臣請領荊州都督、駐宛城,定然能阻截諸葛亮大軍。”再出列一人言道,此人看去,身長七尺,卻生的一張尖臉,顯得老奸巨猾,此人正是諸葛亮心心念唸的司馬懿。
“仲達此言差矣,宛城城高池堅,孟達自有五萬將士駐守在此,諸葛亮又豈會前去宛城送死?”曹真出言道。
“好了好了,兩位輔政大臣,各執一詞,都有想法,朝議就是要各抒己見,不要互相攻訐。”曹睿立時打斷二人。
“臣起奏陛下,按子丹將軍所說,宛城城高池堅,易守難攻,難道長安就不是易守難攻之地麼,臣如此推斷,是因為,近日諸葛亮於成都斬了光祿大夫譙周,言其私通孟達,臣竊以為諸葛亮治政向來遊辭巧飾者雖親必戮,有功於社稷者雖仇必賞,如此明斷公正之人,又豈會誤殺二品大夫?臣還在微末之時,曾聽聞諸葛亮的隆中之策,便是命一上將軍以向宛洛,如今關羽已亡,羽死軍破,諸葛亮無將可用,必然親帥大軍以向宛城,然後策反孟達,裡應外合,便可不費吹灰之力,奪走我大片疆土。”司馬懿拱手言道。
曹真立時上前道:“臣以為諸葛亮斷不會走宛城,還於舊都一直是諸葛亮的心中鬱結,臣以為,必然會走箕谷,擊長安。”
曹睿冷笑一聲道:“有意思,一個諸葛亮竟然把朕的兩位輔政大臣耍的團團轉,那朕就依你們,曹真、司馬懿聽旨!”
“臣等在!”
“封曹真為大將軍,夏侯楙為雍涼都督,以備策應,司馬懿為荊州都督,暫駐節宛城,夏侯玄,監司馬懿軍,即日開拔,以備諸葛亮。”
“臣等領旨!”
......
成都十里開外,有一白面書生伏道而泣。
“帶上來!”馬謖一聲令下,便讓將士將其人綁到諸葛亮案前。
“幼常,此乃何人?”諸葛亮問道。
“此人乃是譙周大夫學生,陳壽是也,特來找丞相討要說法。”馬謖拱手道。
“你先下去,去把李顯給我喚來。”諸葛亮趕緊示意馬謖離開中軍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