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第1/2 頁)
「不錯。」湯顯祖接著道,「而後振之小友依那四句法偈,參破了圖中之秘,這才遠赴蜀地凌雲山,幫那本朝太子朱常洛尋到了大明的傳國玉璽。」
許蟬撓了撓頭:「行啊老糊塗,連這事你都查出來了?」
湯顯祖得意地笑道:「早就跟你這饞丫頭說過,老夫知道的事多了去了。」
錢謙益面無波瀾,胸中卻似翻起一陣巨浪。要知這錢謙益素來恃才傲物,先前因徐振之沒有功名傍身,他面上雖然還算客氣,可心裡卻有幾分瞧不起。此時聽說徐振之竟能與當朝太子攀上交情,方對他另眼相看。
湯顯祖又道:「想我湯某一生疏脫,卻幼得於明德師,壯得於真可上人,能遇這二位名師,此生亦無憾了。」
許學夷乃當世鴻儒,對天下名士瞭如指掌,稍加思索,便知湯顯祖口中的明德師,正是那泰州學派的羅汝芳,心學大家王陽明的第四代傳人。想到這兒,許學夷不由得贊道:「難怪湯先生少時便能以才文揚名四海,原來授業恩師竟是近溪先生。」
湯顯祖頷首道:「正是拜明德師所賜,老夫十二能詩,十四補了縣諸生,二十一歲那年,就以第八的名次中了舉人。也正是那一年,因一番無心之舉,成就了日後與達公紫柏大師的相會之機……」
原來,這二人的因緣,起於湯顯祖的兩首詩。按照慣例,地方府衙要於放榜次日,宴請新科舉子和內外簾官,謂之「鹿鳴宴」。當年江西的鹿鳴宴,便設在南昌西山的雲峰寺內。宴罷離寺時,湯顯祖途經一處池塘,想要掬水洗臉,卻不小心將頭上的髮簪墜入池中。因此事,湯顯祖忽生感慨,見不遠處豎著一堵照壁,遂取了筆墨,在上面題了兩首詩。
其詩一曰:
搔首向東林,遺簪躍復沉。
雖為頭上物,終是水雲心。
其二為:
橋影下西夕,遺簪秋水中。
或是投簪處,因緣蓮葉東。
後來紫柏大師遊方至此,一見這兩首詩便心生歡喜,感覺詩中暗合禪機,更流露出歸隱之意。佛家最講究緣法,於是紫柏大師四處尋訪這個題詩人,想要度其出世。直到二十年後,紫柏大師終於在南京初會了湯顯祖,一見面,便誦出那兩首詩,又對湯顯祖道了聲「吾望子久矣」。
或許是緣分天定,二人一見如故,相交莫逆。親晤之後,紫柏大師越發覺得湯顯祖賦性慧根,便勸他落髮出家,還主動幫他取了個法號叫「寸虛」。
聽到這兒,許蟬「撲哧」樂了:「老糊塗,你還當過和尚?」
湯顯祖趕緊搖頭:「剃個光溜溜的大腦袋多難看?那時老夫一心尋仙問道,便婉言謝絕了達公的皈依之請。達公真不愧為一代名僧,他見我不肯剃度,也不強求,先將那『寸虛』的法號相賜,還說諸事隨緣,日後我或許有看破紅塵的那天。唉,不想直到現在,老夫也始終未能捨去這三千煩惱絲。」
徐振之寬慰道:「佛門廣大,納庇眾生,湯先生素懷善念,又時常除暴安良,就算沒有落髮受戒,亦合了那釋家的慈悲之道。」
湯顯祖道:「老夫也是這麼想的……當年老夫雖沒拜在達公座下修禪,但這身武藝卻是由他所傳授,故而在老夫心中,一直將達公尊以師長。」
許蟬清楚湯顯祖的本事,不由得對那紫柏大師好生相敬:「老糊塗的身手已然夠厲害了,紫柏大師作為他的師父,豈不是更了不起?」
「那是自然。」湯顯祖正色道,「達公年少之時,曾遇高人傳功,習得一身高強本事。十七歲那年,他便仗著一腔俠氣,遠赴邊疆殺敵立業。後來,達公自塞上而歸,途徑蘇州閶門,入虎丘雲巖寺投宿,夜聞明覺禪師誦經說法,豁然開悟,遂長跪佛前,受了具足戒。達公出家後,一身好功夫卻不曾丟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