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還有無限的可能(第2/3 頁)
一個腦海始終盤旋在他的腦海:“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影片到了這裡,許多反應慢的人也生出一種感覺:
現實中,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都是楚門?
從出生開始,就在外界的目光下,被塑造成了標準化的“好孩子”“好學生”“好愛人”。
但仔細想想,你究竟是活成了自己,還是成了別人言行的傀儡?
你是活了10年,還是把一天重複了10年?
你的人生是自己做主,還是一直被限制在條條框框中?
細思極恐!
這的確是一部讓人思考的電影。
人生不是軌道,而是一片盡情探索的荒野。
人生只有一次,在別人的地圖裡,尋找自己的目的地,註定是一場徒勞無功的奔波。
無論何時,人生的選擇權,始終也只會在伱自己手中。
影片前半段,講的是楚門對真相的尋找,尚屬人類好奇的本能那後半段,他面對世界做出的選擇,才是他成為“英雄”的原因。
當楚門歷盡艱辛度過了他曾經懼怕的海,開啟了通往外界的門,終於見到了操控自己人生的“幕後黑手”,對方卻告訴他:
外面的世界跟我給你的世界一樣虛假,有一樣的謊言,一樣的欺詐。但在我的世界裡,你什麼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現在你很害怕,所以你不能走。
這個時候,鏡頭再次聚焦到楚門身。
楚門堅持了走出桃源島的決心,並且留下了影史經典一幕他對著監視了他二十九年的攝像機說出了那句他早對鄰居重複多年的臺詞早好,以防我見不到你,祝你下午好,晚好。
這是影片的昇華部分,同時也是關於真實的最終詮釋。
何為真實
是為了達到彼岸的義無反顧?
是為了告知實情的不顧一切?
是楚門最後謝幕時的笑容?
或許是芸芸眾生的酸苦辣鹹。
影片中有一個貫穿全片的設計不同於正常影片螢幕視角的鏡頭語言。
這樣的設計似乎在提醒著我們,我們在觀察著楚門,我們是這個真人秀的觀眾。
同時,為了渲染出現實中人們與楚門之間的距離感,在場外觀眾看楚門秀的鏡頭中,楚門永遠在電視機裡出現,被一個框框住。
這些設計一直在提醒著我們楚門所生活的世界的不真實,同時也體現出了導演超高的鏡頭運用技巧。
當然,這些在張盛和劉源討論的時候提及過。
電影結束,掌聲卻持續片刻才響起。
不是電影不夠好。
而是所有人都陷入了一個思考。
一個之前張盛都提出來的問題:
是會假裝不知道,繼續在熟悉的虛幻中渾渾噩噩還是不顧一切衝破牢籠,在陌生的現實中尋找真相?
眾人一時半會兒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他們感覺自己也是“楚門”,都活在外界編織的劇本里。
父母的期待、輿論的風向、社會的刻板印象,無一不阻礙著我們的選擇。
我們總想做生活的導演,但大多時候只是演技精湛的演員。
離開舒適圈,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容易的,尤其是從未見識過真實世界的楚門。
但他依然堅定地選擇了離開。
儘管這意味著,將過去三十年的一切打碎重塑,在陌生的世界艱難求生。
但他依然不想活在充滿欺騙和謊言的世界裡,不想一直受別人的擺佈。
他要尋找世界的真相,他要導演自己的人生。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面對審視後赤裸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