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1/4 頁)
自在,健康長壽。是以人為本的。它提倡忠孝仁信,修德行善等等,在今天一切向錢看的社會氛圍,更彰顯其可貴。而且在道教的發展史上湧現出了許多為民眾做過諸多好事,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文化做出貢獻的傑出人物。而道教的哲學、玄學(如星相、五行、易占卜卦之類)、音樂、醫術、武術、氣功、養生術以及經藏等等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迄今為止仍然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道教的一些理念,也有很多的積極意義。道教尊奉的人物,如老子、張道陵、丘處機等等,都是一些偉大的人物,他們或有睿智的思想;或有聰慧的哲理;或有濟世救民的良苦用心。在性格上,他們更是有博大的胸懷,超然物外的情愫,篾視權貴金錢的灑脫,追求淡泊的清雅,心靈寧靜的飄逸。在處世上,他們的一生都是一貧如洗,漂泊四方,無私無畏。樂善好施。扶弱濟貧,救苦救難。他們受到後人的敬仰,不僅是宗教的力量,更是他們人格魅力的體現。
黃大仙 鐵柺李 漢鍾離 何仙姑
本書除了主角以外,因故事佈局的需要,還用了《封神演義》中沒有的幾個神仙,這就是黃大仙、鐵柺裡、漢鍾離、何仙姑。但是,在書中沒有寫明他們的出處,而是直接讓他們以神仙的面目出現,這是有原因的。因為書中的其他人物,都克隆自《封神演義》,若有人對他們的來歷有異議,自然可以往《封神演義》的作者身上一推了事。但這幾個人不同。因為道教的很多神仙,來歷都是本糊塗帳,說法很多。所以在這裡寫出專門的章節來介紹他們。
一、黃大仙
黃大仙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過去普遍敬奉的一位區域性大神。建國後,大陸上對黃大仙的信仰已日漸衰微。但是由於出身於東南沿海的廣大地區華僑甚多,所以,這位黃大仙隨著華僑的足跡,走向世界,成了僑居海外的華夏名神。在香港,黃大仙更是當地第一大神,在香港,去黃大仙廟觀光,不需要打聽,查一下九龍黃大仙區即可。政區竟然以大仙命名。可見影響之大。有黃大仙區,就有黃大仙站。下車幾分種就能走到黃大仙廟“赤松黃仙祠”。這裡天天都是朝拜者如潮湧,盛況非常。
這黃大仙到底是怎麼來的?關於黃大仙的來歷也是有很多種說法,這裡簡說一下兩種主流說法。
第一種說法,說黃大仙是晉代道士黃初平,是浙江金華人,他“叱石成羊”有術。《金華府志》卷二十二《仙釋》記載:
晉,皇(黃)初平,蘭溪人。牧羊遇道士,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兄初起尋之四十餘年,一日逢道士,引入山相見。問:“羊安在?”初平曰:“在山之江。”初起視之,但見白石,初平叱之,石皆成羊。初起遂絕粒,服松柏,茯苓,亦得仙,後還鄉,其族盡亡,乃復去。初平別號赤松子雲。
黃初平因別號赤松子,所以有些黃大仙廟門前的稱號上帶上“赤松”二字。金化北山於晉代就建有最早的黃大仙祠,赤松觀。曾號稱江南道觀之冠。但現在剩下的遺蹟已沒有當年的那種規模。但是就是這一種說法,也引伸出其它說法,一說,黃大仙是神農時的雨師。另一說黃大仙指的是兩個人,是指黃初平、黃初起弟兄二人。但這兩種說法的公認程度不高。
香港供奉的黃大仙就是這一種來歷。黃大仙廟門前的大石坊上寫著“金華分跡”,意思是:金華是黃大仙的仙鄉,這裡是金華祖廟派生出來的分廟。
第二種說法來自於《歷代神仙通鑑》,是在第一種說法的基礎有所重新加工。事蹟相同,但把時間提前了幾百年,貫籍也不是金華,而是東周時的晉國人,又衍生出黃初平成仙后的一些事蹟。說“初平歸淮陰黃石山,改名黃石公”。後來來到下邳(今江蘇睢寧北)的一個橋上,成了圯上老人,誨教張良。圯上老人教誨張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