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3/4 頁)
客共同編撰,《漢書&iddot;藝文志》著錄二十六卷,共一六○篇。《本味篇》,見《呂氏春秋&iddot;孝行覽》,記伊尹歷舉各地山珍海味,謂僅天子之國始能享受,勸說湯改革政治,以取天下。
〔4〕割烹要湯《孟子&iddot;萬章》:&ldo;萬章問曰:&l;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有諸?&r;孟子曰:&l;否,不然!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吾聞其以堯舜之道要湯,未聞以割烹也&r;。&rdo;
〔5〕劉知幾(661‐721)字子玄,唐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曾任著作郎、左史等官,多次參加官修史書。所撰《史通》,系我國第一部史籍評著。二十卷,分內外篇,內篇論史家體例,外篇論史籍源流得失。又,&ldo;《青史》由綴於街談&rdo;,見劉勰《文心雕龍&iddot;諸子篇》,&ldo;由&rdo;原作&ldo;曲&rdo;。
〔6〕兵陰陽家即兵書中的陰陽家。《漢書&iddot;藝文志》:&ldo;陰陽者,順時而發,推刑德,隨鬥擊,因五勝,假鬼神而為助者也。&rdo;唐顏師古註:&ldo;五勝,五行相勝也。&rdo;
〔7〕丁夫人《漢書&iddot;郊祀志》載:武帝太初元年(104),西伐大宛,&ldo;丁夫人與雒陽虞初等以方祀詛匈奴、大宛焉。&rdo;唐韋昭註:&ldo;丁,姓;夫人,名也。&rdo;
〔8〕朱右曾字尊魯,清嘉定(今屬上海)人。曾官貴州遵義知府。撰有《逸周書集訓校釋》、《左氏傳解誼》等。
〔9〕《說苑》西漢劉向撰,《隋書&iddot;經籍志》著錄二十卷。分類纂述春秋戰國至秦漢間歷史故事,雜以議論。《說苑雜事》,即《說苑》。《新序》,劉向撰,《隋書&iddot;經籍志》著錄三十卷,內容體例與《說苑》相似。
〔10〕務成子見《荀子&iddot;大略篇》:&ldo;不學不成。堯學於君疇,舜學於務成昭,禹學於西王國。&rdo;《屍子》卷下引務成子教舜曰:&ldo;避天下之逆,從天下之順,天下不足取也。&rdo;《屍子》,戰國魯國屍佼撰,《漢書&iddot;藝文志》著錄二十篇,已散佚。今本《屍子》疑為魏晉時人依託補撰。
〔11〕&ldo;明見侮之不辱,使人不鬥&rdo;語見《荀子&iddot;正論》。
第四篇 今所見漢人小說
第四篇今所見漢人小說
現存之所謂漢人小說,蓋無一真出於漢人,晉以來,文人方士,皆有偽作,至宋明尚不絕。文人好逞狡獪,或欲誇示異書,方士則意在自神其教,故往往託古籍以衒人;晉以後人之託漢,亦猶漢人之依託黃帝伊尹矣。此群書中,有稱東方朔班固〔1〕撰者各二,郭憲劉歆〔2〕撰者各一,大抵言荒外之事則雲東方朔郭憲,關涉漢事則雲劉歆班固,而大旨不離乎言神仙。
稱東方朔撰者有《神異經》一卷,仿《山海經》,然略於山川道里而詳於異物,間有嘲諷之辭。《山海經》稍顯於漢而盛行於晉,則此書當為晉以後人作;其文頗有重複者,蓋又嘗散佚,後人鈔唐宋類書所引逸文復作之也。有注,題張華作,亦偽。
南方有甘蔗之林,其高百丈,圍三尺八寸,促節,多汁,甜如蜜。咋齧其汁,令人潤澤,可以節蚘蟲。人腹中蚘蟲,其狀如蚓,此消谷蟲也,多則傷人,少則谷不消。是甘蔗能滅多蓋少,凡蔗亦然。(《南荒經》)
西南荒中出訛獸,其狀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原注,言食其肉,則其人言不誠。)一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