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皇帝教子(第1/2 頁)
兩儀殿中。
剛剛下朝的皇帝,捧著一碗粥喝著。
李治乖巧的站在一旁,眼睛時不時的偷瞄一二,臉上有著些許緊張之色。
一碗粥很快見底,皇帝將玉碗放下,張阿難呈過托盤,李世民拿起絲綢手帕,先是擦擦嘴,而後又小心翼翼的捋了兩下長鬚。
待將手帕放回,李世民緩緩開口道:“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你光會讀四書五經怎麼行。”
“你身子弱,射、御兩課不練也就不練了,可這算學一道,你怎的也不好好學,你看看你,開年課考,算學得了個下下。”
“九章算經、五經算經、五曹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周髀算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綴數、緝古算經,你是一個也沒學明白。”
說著,李世民看了眼惶恐不安的幼子,有些無奈道:“為君者,不說上知天文地理,可這算學一道,也是重中之重。”
“你連基礎的數字都搞不明白,以後又怎麼能搞得清楚,國家一年該定多少賦稅,一畝地該徵多少糧,為父問你,國庫一年收入,對比上長安普通人家一年收入,能得出什麼。”
李治低著頭,兩手捏著衣袍,斷斷續續道:“能…能得出……得出……”
李世民嘆口氣,輕拍桌子道:“將百姓收入和國庫收入做對比,就能知道今年的稅定的高不高,能知道百姓今年收入怎麼樣,能知道當前市價如何。”
“你以為治國安邦是什麼,不是在那太極殿裡高喊孔孟仁善,治國,治的是柴米油鹽,治的是百姓的錢袋子,治的是他們的肚皮。”
“稅高了,來年得免稅降賦,市價高了,得讓太府寺平仰物價,百姓收入低了,得開常平倉加價收糧。”
“民以食為天,你讓老百姓吃的飽肚子,讓他們有錢贍養妻兒,讓他們有能力敬孝父母,這天下,任誰來了,他也禍亂不了,就是出了奸賊,就是出了亂臣,百姓也不會跟他們一條心。”
說了一連串,李世民喝口水,潤了潤嗓子後,接著道:“荀子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些年,為父也時常重複這句話,你要記著,民就是水,世族官員是舟,咱們雖坐在舟上治水,可莫要顛倒根本,以為底下的水無關緊要,舟翻了,水是會淹死人的。”
“算學,關乎國家運轉,關乎百姓生計,萬不能輕視,萬不能馬虎,你總不能全指望朝中那些大臣吧。”
“如今,百姓都說朝中皆賢臣,那些人真的賢嗎,就說你舅舅,朕跟他從小一起長大,君臣已過半生,他是個什麼人,朕難道還不清楚嗎。”
“人都有私心,都想趨利避害,公器在手,誰不想給自己謀點好處,誰不想給子孫後代留下點什麼,朝中那些人,有幾個真正是大公無私的。”
“前些年魏徵算一個,現在於志寧算一個,剩下的人呢…”
李世民搖搖頭:“他們,為什麼不敢胡作非為呢,因為朕,上馬懂兵馬,下馬懂民政,他們糊弄不了朕什麼,所以他們不敢亂來。”
“你大哥就是個例子,貞觀九年,你皇祖父病逝,朕守孝半年,期間國家事,都是你大哥處置,那個時候,他就是你現在這般大,不過十六七歲,在那之前,他還從未監過國理過政。”
“監國半年,他沒出一點岔子,軍政事,處置皆適宜,賞罰事,處置皆有度,你可知為什麼?”
李治低著頭,翻著看不見的白眼,糯糯道:“孩兒不知。”
李世民眼中湧出追憶,稍稍還有著幾分得意,只聽的他道:“因為從小,朕除了讓李綱孔穎達等大儒,教授他四書五經之外,朕還從國子監六學中抽調博士,教授你大哥學算學、學兵書、學劍藝、學古今律法、學樂藝,學書法,他自被立為太子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