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第1/2 頁)
但中正之名在史籍中是在曹丕任魏王之後出現的。《三國志&iddot;魏志&iddot;陳群傳》:&ldo;文帝在東宮,深敬器焉,(中略)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為尚書。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rdo;
魏初之中正官,州為州都,郡國為中正。如《太平御覽》卷265引《傅子》:&ldo;魏司空陳群,始立九品之制,郡置中正,評次人才之高下,各為輩目,州置都而總其議&rdo;;又引應琚《新論》曰:&ldo;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州閭與郡縣,希足束如馬齒,生不相識面,何緣別義理&rdo;;又引《吳志》:&ldo;習溫為荊州大公平,大公平,即州都也。&rdo;如果說上面關於郡中正的論述還有點空泛的話,那麼下面便是魏初正始前王嘉、時苗任郡中正的記載。《三國志&iddot;魏志&iddot;常林傳》注引《魏略》以吉茂、時苗等人為《清介傳》,傳曰:&ldo;……先時國家始制九品,各使諸郡選置中正……茂同郡護羌校尉王琰,前數為郡守,不名為清白。而琰子嘉仕歷諸縣,亦復為通人。嘉時還為散騎郎,馮翊郡移嘉為中正&rdo;。又:&ldo;時苗字德胄,鉅鹿人也。……還為太官令,領其郡中正,定九品,於敘人才不能寬,……為令數歲,不肅而治,遷典農中郎將。年七十餘,以正始中病亡也。&rdo;
上面的材料同時也表明,郡中正由各郡長官推選,而且是現任官兼。這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曹氏政權的目的,即把易以形成朋黨浮華之風的名士私家評議收歸政府統管,由郡長官推選現任官兼任中正,職掌人物的品第。
中正品第人物,必須提供三個專案:一家世,一狀,一品。《太平御覽》卷214引《晉陽秋》:&ldo;陳群為吏部尚書,制九格登用,皆由於中正。考之簿世,然後授任。&rdo;表明魏時已重家世,但還不是唯一標準。
曹操由於政治軍事上的需要,多次頒布唯才是舉令。所以在品第人物上,雖然家世是不能忽略的,但在初期,恐怕更重才學。如《宋書&iddot;恩幸傳序》: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ldo;蓋以論人才優劣,非謂世族高卑。&rdo;
漢代選舉已參考狀。狀是一個人道德才能的具體敘述。中正所作的狀往往止一二句,是為總的評語。
品是根據家世和行狀綜合作出的評定。品分九等,而一品是虛位,二品實已為最,初期二、三品仍屬上品。這裡的品是&ldo;中正品&rdo;,與官品是不同的。
魏初,中正定品尚重鄉論。
曹魏初期中正以郡為基層,郡中正是真正發揮品第人物作用的,它們尚為地方士族所專控,而州都只不過總其議罷了。所以位居中央的豪門大族尚沒能很好地控制中正制為其服務。但在曹芳以後,情形發生了變化。
可憐的漢代尚書
&ldo;尚書&rdo;在秦漢時期原是皇帝身邊的小官,原屬少府所管,一直由宦官充任,到漢成帝時才改用士人,一般人對此是不屑一顧的。《後漢書百官志》引《決錄注》說:故事尚書郎以令史久缺補之,世祖(光武帝劉秀)始改用考廉為郎,以考廉丁邯補焉。邯稱病不就。詔問:&ot;實病,羞為郎乎?&ot;對曰:&ot;臣實不病,恥以孝廉為令史職耳。&ot;世祖怒曰:&ot;虎賁滅頭杖之數十!&ot;詔問:&ot;欲為郎不?&ot;邯曰:&ot;能殺臣者陛下,不能為郎者臣!&ot;
士人寧死不做尚書郎,可見其地位的低下。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東漢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提高尚書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