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進軍雁門(第1/2 頁)
衛青率領數萬騎兵出北門而去,其聲勢浩大引的長安城中百姓紛紛側目,其中甚至有不少人高呼“漢軍大勝”之詞。
大漢承秦制,其軍制大概是分三類,其一為郡縣地方守軍,其二為京都長安南北軍等,其三為戰時組建的軍隊。
大漢地方守軍以郡守為主,都尉副之,以都尉輔佐掌管兵員徵集、訓練、維持治安、率軍出征,以及武器裝備的製造、管理,其與郡內的諸侯王國,以相為行政長官,兼掌軍事,王國中尉、郎中令、衛尉等統領軍隊。
而京都長安,分南北兩軍,武帝時期,後又增加期門軍、羽林軍、八校尉等部隊。由光祿勳統領諸郎,衛尉統轄衛士,中尉統率中尉卒,共同負責皇宮和京師治安。地位顯要的軍事長官還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及各種名號的將軍,皆掌征伐。
武帝時,為削弱丞相為首的“外朝”權力,罷太尉官;加重內朝地位,置大司馬以冠將軍之號。大司馬大將軍、大司馬驃騎將軍參與宮中機密,平時參與決策、處理軍國要務,戰時統率大軍出征。
漢朝沿用古代監軍制度,多遣中朗官和近侍,如太中大夫、謁者監軍。凡有大的戰爭,則由皇帝頒詔,以虎符或“符節”為憑,徵調各地軍隊出征;擇全軍主帥和各路統帥,以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充任;將軍開府置幕僚,組成指揮機構。
武帝以後,大將軍及其幕府長期設定,戰時指揮作戰,平時參須朝政,實權甚大。
而戰時組備軍,也叫臨時軍,是由戰時統帥抽調而來。下設有長史、軍司馬,校尉,軍侯,軍隊分若干部,一軍為五部,部由校尉或軍司馬率領,二千五百人為一部,部下設曲,曲由軍候率領,五百人一曲,曲下有屯設屯長,五十人一屯,屯下設什長,十人為一什,什下設伍長,五人為一伍,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
三日後,雲中郡!
卓資城關平原之上,隨著城外一座座軍帳拔地而起,這三天對於卓資的百姓來說很是慌亂,還好有縣長官安撫,才知道外面的這些軍隊是從京都長安來的。
中軍大帳,衛青正在帳中與長史討論下一步的打算,這時走進來一名校尉:“啟稟車騎將軍,代前將軍率領部隊到了!”
“哦!”衛青點點頭,不假思索又道;“去傳令軍司馬及各校尉,中軍大帳議事!”
“遵命!”那校尉抱拳,便走了出去。
這時,衛青身邊身穿灰衣的中年長史,抱拳道;“將軍,代前將軍已到,我軍已經集合完畢!可迅速挺進雁門,出兵至今,一耽擱三天了,昨天斥候來報,在沃陽東面,出現一隻大概三千人的匈奴軍隊,其乃是押運財貨俘虜的騎兵!”
灰衣中年的話語,讓衛青把目光再次放在了地圖上,盯著左邊一塊寫著沃陽大字的地方。
衛青來這裡已經兩天,他也不是第一個到的,自從離開長安之後,他便下令大軍化整為零,分化五路人馬,其中一支部隊由他率領,剩下的四路由各校尉及軍司馬、代前將軍趙信統領,分路逼近。
要不然,三萬多人的部隊,得等到猴年馬月才能到。
衛青轉頭回到首座,不一會,便看到身穿甲冑的將領慢慢走了進來,微微拱身朝衛青見禮;“見過車騎將軍!”
“諸位免禮!”衛青呵呵一笑,抬頭看了灰衣中年一眼;“下面由長史給諸位說說近期的訊息!”
灰衣中年微微朝衛青行禮,又轉頭面向眾將領,抱拳笑道:“諸位,軍臣單于命左大都尉馳援雁門,此次匈奴兵力保守估計兩萬八千人有餘,與我軍旗鼓相當,昨日接到軍報,沃陽東面出現一支押運財貨俘虜三千人匈奴騎兵,,我和大將軍商議過,其應該還在沃陽!”
這時,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