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朱元璋可不好忽悠(第1/2 頁)
所謂錦衣衛,便是朱元璋設立的皇帝親軍。
錦衣衛除了執行日常皇帝出行的安保和儀仗工作外,還有一部分,是直屬於皇帝的秘密警察。
執行刺探、情報等工作。
和明朝中後期,錦衣衛首領多出於文官,紀律渙散,忠誠不足不同。
洪武年間的錦衣衛,是一支絕對聽從朱元璋命令,行動力和執行力都是頂級的隊伍。
有故事記載:
某一天朱元璋上朝,問太史公宋濂,昨天家裡面吃飯,宴請的都是誰啊?
宋濂一一回答。
朱元璋聽後撫掌大笑,誇讚宋濂沒有欺騙皇帝。
朱元璋能夠準確的得知宋濂酒席宴上的情況,便是依靠著這一支秘密警察部隊——錦衣衛。
也正是如此。
周易不敢和宋濂太過親近,以免被朱元璋盯上。
金鑾殿上,朱元璋把手中毛巾放在銅盆裡面,
下意識地從龍書案上取過一個奏疏,看了一眼,便大皺眉頭:
密密麻麻的文字,華麗藻飾的文辭,
芝麻大點兒事,囉裡囉唆一大堆!
朱元璋把奏疏放在了桌案上,看著臺階下面的錦衣衛官員,問道:
“宋濂還問了什麼?”
“宋濂問周易,為何教稚子讀書?
周易答,為了更好的活著。
宋濂又問周易,只是為了活著?
周易答:
為了人人都能活著,不論是官吏、士子,亦或是販夫走卒、農夫農夫。
都能免受凍餓之苦,頤養天年。”
錦衣衛武官恭聲回答,甚至連語氣神態,都模仿的惟妙惟肖。
“若是當年咱能夠活著,又怎麼會起義兵?
這些貪官汙吏,連給咱活著的機會都沒有!”
朱元璋拍案大怒。
至於“活著”,朱元璋的瞭解,相比宋濂深切地多。
元末大災,幼年朱重八,一家都是因為凍餓、疫病而死。
同時代的宋濂,所謂的求學之苦,也不過是“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再食”便是一天吃兩頓。
無“鮮肥滋味”,也沒有餓著肚子。
比較而言,可能朱重八的童年,三天能吃上兩頓飽飯,就大約算是過年了。
“宋濂去拜訪周易,可是為了一本書?”片刻之後,朱元璋強行平復了心緒,開口問道。
“《古文觀止》,是對古文的輯錄。”
“如何?”
“下官不懂。
但在士子中,爭相傳閱。”
錦衣衛武官聽著朱元璋要他評價《古文觀止》,黑臉漲得透紅,無奈答道。
“好。”朱元璋也不難為錦衣衛的武官,
“那便給咱拿一本來,咱倒要看看,這為了萬民‘活著’而讀書的人,能做出什麼文章來!”
南京城,仁義書肆。
“宋師兄,生意興隆!”
周易送別宋濂之後,就給學堂裡的學子放了課,連忙跑到仁義書肆來。
書肆的掌櫃宋仁義,是周易父親早些年的學生。
宋仁義出身於遊商家庭,幼年便隨著父親走南闖北。
讀書識字後,便在南京城開了一家書肆,定居下來。
人如其名,當得上“仁義”二字。
正因如此,周易兩年之前,找到了仁義書肆,把《古文觀止》交到了掌櫃宋仁義手中。
如今《古文觀止》攪得南京紙貴,固然因著《古文觀止》本身的質量,但和掌櫃宋仁義的售賣,也脫不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