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西方君主的悲傷影響不到種田(第2/2 頁)
亞人生活在村莊裡。大部分村莊非常小,只有120—200左右居民,大一點的村莊極少。這些村莊零星分佈也給統計工作造成了困難。
以索菲亞為中心,軍團士兵們都獲得了大小不一的土地。他們要麼自己耕種,要麼租給別人耕種,並且還使用鐵器農具,大大提高了效率。
“在這裡修建一些水渠,另外還要有幾個磨坊。”
彼得在索菲亞的建築工地上指揮,忙忙碌碌的工人則開始建設這些東西。
“大人,目前各地馬上進行收穫季節,由於今年與奧斯曼的對戰,收成恐怕不會太好看。”
“沒關係,讓他們填飽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彼得拿出自己的私房錢來建設軍事經濟工程,他認為這片土地上的人都是他的孩子,如果沒有他這位父親的指導,生活都生活不好。
一些貴族和彼得帶來計程車兵採取多布羅加的模式耕種,並且還從康斯坦察進口了大量肥料,這讓保加利亞人直呼看不懂。
而且為了保護農民,彼得領導的商務部門正式下令:對糧食出口採取配額處理。每年只許出口一定數量的糧食,滿了後就不準出口。同時對糧食出口徵收高關稅。
同時在多布羅加,彼得開始試行糧食法令。彼得拿出兩萬金幣放在政府中,政府會在大豐收年的時候以平價的價格來收購農民的餘糧,藉此防止商人以低價來傷害農民,讓農民入不敷出。而當災年的時候,政府就會以平價來出售儲備糧,這樣百姓就能以最低的價格在災年購買到所需的救命糧,於是商人也就不能從中謀利,百姓也就不會因此受損。其目的就是防止“穀賤傷農,谷貴傷民”。
雖然法令沒有明確的說到這個政策是為了充實財政收入,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它還是為彼得獲得了鉅額的財富。想想看,畢竟國家是在豐收年的時候收購餘糧的,而糧食多了,那麼市場的平均價格自然就會低。但是如果到了災荒年的時候,政府即使是以低於市價拋售糧食,但是肯定也要比豐收年收購的價格要高得多,你說就這樣一來一回,他從中獲得的利潤能不多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