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第1/2 頁)
第247章
米爾恰看著彼得發回來的外交報告,心裡愈發對那些所謂的西方鄙夷起來。同時也暗罵安格洛斯王朝的皇帝,本來覺得西歐人太爛了,沒想到羅馬皇帝比西歐還爛,君士坦丁堡被攻破也就不奇怪了。
至於一些人說的什麼西歐遠超羅馬,其實也就是那幾個義大利國家在經貿技術上超過他們。其他的地方還是那樣,文化更是他們鞭長莫及的地方。
既然說羅馬經濟不行,那就讓他們看看什麼叫貿易中心。重振羅馬經濟,皇帝義不容辭。
由於尼西亞等三座城市收復,君士坦丁堡暫時遠離了危險。工商業發展更為興盛,不管是塞薩洛尼基、士麥那這樣的老工商業城市,還是布庫爾耶什蒂、康斯坦察、雅西這樣的新興城市,商貿都在蓬勃發展。匈牙利和烏克蘭的擴張帶來了土地、人口和市場,貿易體系重新建立。
“陛下,安納托利亞總督希望帝國派遣軍隊來防備奧斯曼。”
“準了,安納托利亞是一定要收復的,這片地方失去的時間太多了。”
米爾恰坐在上面,收復失地和傳播福音是他的職責,面對異教徒他絕不會妥協。但他遇到一個所有統治者都遇到的難題:怎樣才能搞到更多的錢。
稅收不會一次漲很多,米爾恰也不會加稅,這會威脅他的皇位。而前不久在君士坦丁堡的一件事開啟了他的思路。
來自東方的三艘商船帶著香料和奢侈品在君士坦丁堡出售,數量不多的貨物就獲得將近八萬金幣的收入讓不少人眼紅。既然缺錢,那麼自己就去探索最賺錢的商路就好了。
“這小子,真不簡單。”米爾恰笑著說道。
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第一次在西歐人面前揭開了東方神秘的面紗,也初步向世人揭示了開闢新航路的可能性。繼他之後,有很多西洋人不惜翻越千山萬水而來。這些人之中除冒險家以外,還有受宗教鼓舞到東方傳福音的傳教士。其中著名的有義大利傳教士蒙特哥維諾。他在13世紀末到14世紀30年代40年左右的時間中游歷了伊朗、印度、中國北方。14世紀時期,另一個義大利傳教士鄂多立克在30年代遊歷伊朗、印度、東南亞、中國、吐蕃等地。他著有《東方素描》一書,這本書由於更直觀地表達了東方地貌,因而受到很大歡迎,是僅次於《東方見聞錄》的介紹東方世界的讀物,有多種手抄本流傳於世。此外,還有法國傳教士馬裡瑙爾尼,他於14世紀50年代遊歷中亞地區。除了教士之外,還有商人、使節等陸續來到東方經商、任職。
驚訝於彼得的勇氣,同時他也給政府財政提供新的思路。香料貿易,他威尼斯做的,羅馬做不得?
<div class="contentadv"> 米爾恰需要和彼得好好談談,又是擴張又是探索的他們人手不夠用的。埃及和阿拉伯人在大部分時期裡都控制著通往東方的各條商路。亞歷山大、阿勒頗與大馬士革被稱為當時的“鐵幕”。只有在13世紀下半葉到14世紀,當成吉思汗家族的蒙古帝國極盛時,以馬可·波羅為代表的歐洲人才與“契丹”取得了聯絡。已有的貿易路線可以運送寶貴的香料,但卻不得不遭受沿途關卡的層層盤剝,貿易受到了嚴重影響;這還沒有算上多變的政治局勢和盜匪的騷擾。急迫地需要找到一條通往東方的新商路。
當然在法國,他也感受到了天主教會大分裂的影響。阿維尼翁教宗抨擊羅馬的不正統,而臺下都是被煽動起來的民眾,可見天主教世界分裂成什麼了。這樣的情況,民眾要是還沒有改變就是傻子了。
“繞過埃及,去東方。”米爾恰仔細思索,結合前些日子君堡的一支浩大船隊,他瞬間明白是誰幹的了。要維持這麼大的船隊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數不清的人脈,除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