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分裂的意識和待定的局勢(第1/2 頁)
第202章 分裂的意識和待定的局勢
君士坦丁堡的聖喬治教堂外,兩撥人在對峙著,雙方拿著鐵器和石塊,眼神裡透露著兇狠。
“斯卡帕里斯,你確定要幫助外人再一次玷汙這座城市嗎?”
“呸,巴托爾德,你們才是讓君士坦丁堡蒙羞的罪魁禍首。百年前的悲劇還沒有散去,你們就要重新請求他們的幫助,伱們對得起這座城市和百年前無辜死去的市民嗎?”
雙方爭吵的聲音越來越大,就連教堂神父來阻止都無濟於事,後來不知道是誰扔了一塊石頭,點燃了雙方的火藥桶,他們很快大打出手,鮮血在空中飛舞,慘叫聲、碰撞聲不絕於耳,並且還有一些人聽說緣由後直接加入這場爭鬥。
在君堡,這樣的情況每天都能上演,而爭鬥的原因是要不要請求瓦拉幾亞幫助,或者說請瓦拉幾亞的米爾恰大公入主君士坦丁堡。
這要放在以前,皇帝早就將這些貳臣給殺光了。但今時不同往日,親西歐派和東正教派拼的你死我活,連帶著底層民眾也加入到這場辯論中。特別是當瓦拉幾亞攻入安納托利亞後,東正教派直接開始準備擁立新皇了。
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曼努埃爾暫時和西歐派合作。他頻繁會見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等國家的特使,和他們商量大量的貸款合同,而且全是銀幣。
原來在幾十年前,羅馬帝國就不在鑄造金幣了。從馬其頓王朝末年君士坦丁九世起,金幣諾米斯瑪就不斷因成色下降而貶值。科穆寧王朝時期,諾米斯瑪的貶值仍在繼續,政府以發行海披倫金幣代替諾米斯瑪金幣,但仍制止不了貶值的趨勢。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君士坦丁堡失陷後,尼西亞帝國仍鑄造海披倫金幣,但質量已不如科穆寧王朝和安基利王朝時期。
巴列奧略王朝建立後,繼續鑄造海倫坡金幣,但成色已經不足。後來的一系列內戰又讓金幣的幣值跌入深淵,所以從1341年起,羅馬帝國就沒有金幣了,鑄造的都是銀幣。
貴族離心,民眾爭鬥,這一切都在折磨著這位47歲的皇帝,他的對手,42歲的米爾恰正在磨刀霍霍盯著自己的皇位,是自願退位,還是拼死一搏,這兩個方案都可能讓自己萬劫不復,現在看,他好像已經選擇了第一個。
“陛下,今天君士坦丁堡又發生了幾起鬥毆。”
“朕知道了,退下。”
曼努埃爾疲憊的揮手,奧斯曼的退去還沒有給他帶來幾天開心,瓦拉幾亞登陸安納托利亞讓他擔驚受怕,這不就是一個東正教版的奧斯曼嗎。
縱觀羅馬帝國的歷史,篡位都是非常常見的。就比如自己的先祖米哈伊爾八世,就是篡的尼西亞帝國約翰四世的位,而且還將那個小孩子刺瞎眼睛關入修道院。現在,他也擔心自己會有這樣的下場。
更過分的是,自己的弟弟狄奧多爾不聽自己的命令,雖然他每年給他交了許多稅,但對於土地分封隻字不提。他可以強硬分封,但這樣只會將自家人推到瓦拉幾亞一邊。這樣的局勢,看著無解。
不過,米爾恰沒有過多關注君士坦丁堡的事。因為在登陸安納托利亞後,匈牙利又傳來了好訊息:特蘭西瓦尼亞大公瑪麗提出兩國結成同盟,瓦拉幾亞幫助瑪麗奪回匈牙利,作為回報,特蘭西瓦尼亞可以交給瓦拉幾亞管理。
米爾恰終於可以實現先祖的願望,拿回特蘭西瓦尼亞了。現在瑪麗的盟友只有他,如果不依靠瓦拉幾亞,那麼特蘭西瓦尼亞的那些貴族民眾就會吞了她。
米爾恰和瑪麗來往了十幾封信,最終在布索拉夫,雙方簽訂條約。
條約規定:瓦拉幾亞提供一批資金和武器給特蘭西瓦尼亞,承認瑪麗的匈牙利國王頭銜,而瑪麗在奪回布達後將特蘭西瓦尼亞交給瓦拉幾亞代管,克羅埃西亞國王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