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皇權(第2/2 頁)
,清廉的教會更容易受到歡迎。底層的社會民眾改信正教,反對天主教,但高層貴族則是信仰天主教,打壓正教。宗教矛盾在困擾著這個神羅第一大選帝侯。
與天主教會威望下降呈對比的是東正教會權威的加強。去年君士坦丁堡大牧首安東尼四世去世後,本應該由巴西琉斯任命牧首,但教會直接派人去布庫爾耶什蒂尋求瓦拉幾亞的意見,最終屬於東正教派的狄奧多西主教成為牧首,他也是個親瓦拉幾亞派,皇帝也是捏著鼻子認了。
大公會議後,普世牧首區重新開始建立起來。安條克、耶路撒冷和亞歷山大這三大牧首區與君堡的聯絡重新建立。大有趕超天主教會的趨勢。
米爾恰也學著羅馬帝國建立頭銜,他冊封彼得為西安納托利亞公爵、士麥那伯爵,全安納托利亞的總督,這些為瓦拉幾亞擴張提供了法理和宣稱。
同時米爾恰將彼得任命為安納托利亞軍隊指揮官,在亞洲土地上真正實現了一言堂。同時繼續削弱波雅爾會議和地方貴族的實力,中央集權獲得強化。又一箇中央集權的帝國很快就會出現。
瓦拉幾亞的中央集權很大程度受羅馬帝國的影響,首先是東正教的天人合一。東正教作為基督教的一個派系,它有自身的特點,比如說,“它維護古代的、過去的正統,維護信仰的神聖性,它在保留信仰的傳統方面有它的獨到之處”;從另一個角度看,東正教有“更多神秘主義。這裡更多的是神秘的、直覺的方式”。這是同羅馬的皇權統治相適應的。
其次是羅馬帝國的東方化的影響。早在東西羅馬分治和分裂之前,羅馬帝國東部的發展就已經同羅馬帝國西部的發展有著重大差異,產生這種重大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羅馬帝國東部的廣大地區原來是希臘化世界。希臘化世界除了以傳播希臘的文化為特徵而外,另一個重要特徵是繼承了原來東方國家的專制主義和君權至上的傳統,包括把君主神化和對君主個人崇拜的成分。
查士丁尼以後,帝國越來越東方化,這是出於鞏固皇權的需要,包括把皇權神化,使宮廷儀式具有神秘主義色彩,以及使皇權高於一切等等。基輔羅斯公國、瓦拉幾亞大公國和莫斯科公國在接受東正教的同時也接受了羅馬帝國的東方化因素。可以說瓦拉幾亞就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和拯救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