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文藝復興和度量衡(第2/2 頁)
繼續吞併。對於瓦拉幾亞沒有過多精力。
這樣的視窗期對瓦拉幾亞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趁此機會應該繼續改革,積蓄實力,而他們也是這麼做的。
經過五年的改革,瓦拉幾亞已經積攢了一定的實力,接下來應該是第二次的改革措施了。而地方和軍隊改革正是開了個頭。
之後,彼得開始統一度量衡的工作。這個年代,歐洲最小的長度單位竟然是寸……
而且,歐洲目前也沒有近代意義上的遊標卡尺,只有英國有類似遊標卡尺的尺子。當然,這個尺子因為沒有精密的刻度,測量也不是很牢靠。
在這個年代,大工匠和學徒之間的差異,除了見識,就在磨製手藝上。比如,大工匠磨製零件的手藝較好,到了接近刻度的階段,就會很小心,使得磨廢掉的零件很少,成品率高。而那些學徒,往往到了關鍵時刻一個控制不好,零件就報廢了。即使不報廢,也因為手工控制不好,使得零件間磨合性不大好。
而且,這個年代想檢查工件質量也很困難,需要拿出“標準”的工件去對著陽光仔細對照,很考驗眼力。
而且這個年代沒有厘米毫米的度量衡,需要彼得自己去定義。所以,彼得需要自己“創造”出這樣的度量衡。
彼得在旅行中從熱那亞得到了英制單位的資料,而想要推斷出標準的厘米多長,只要弄清楚標準的英寸多長就可以。根據一英寸等於2.54厘米的原則,很快就能求出1厘米多長。然後,每10分之1厘米,就是1毫米……
同時,1標準的英制磅,則等於克。所以,只要拿到標準的1英制磅的重量(各國一般都鑄有銅權作為標準的重量參考物),就能反推出1克是多種……
隨後,彼得在侍從的驚奇的注視下,推斷出了1厘米、1分米、1米和1毫米的長度。然後,又更具英制磅,推斷出了克、千克的重量。之後又安排工匠,用銅打造出了1米、1分米的標準參考銅尺,又用銅打造出了標準的克的銅權,作為重量的標準參考。做好參考物後,這些標準物品被封存了起來,並用紙包上。只有需要時,才拿出來進行對照和使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