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從福建龍巖適中鎮走出來的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專家謝華安(第1/4 頁)
院士出生地
謝華安,1941年8月16日出生於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適中鎮。
適中鎮,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的南部,四面群山環繞,丘陵起伏,中部平坦小盆地,形成了獨特的地形地貌。
境內最高峰龍傘崬海拔1550.6米,博平嶺山脈橫貫其間,為適中鎮增添了一份自然的壯麗。
適中鎮與新羅城區相距36千米,區域總面積299.1平方千米,與漳平市永福鎮、南靖縣和溪鎮等地接壤,交通便利,位置優越。
適中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早在明嘉靖三十七年,適中社全境和馬坑社部分割槽域就已有明確的行政區劃。
在此後的歷史長河中,適中鎮幾經變革,歷經適中區、適中鄉等階段,最終在1989年6月改設為適中鎮。
適中鎮人文薈萃,民風淳樸。
這裡的居民以農耕為主,勤勞善良,世代相傳。
適中鎮還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適中蘇維埃政府舊址、適中文明塔等歷史遺蹟,都是適中鎮深厚歷史文化的見證。
適中文明塔更是福建已知唯一的單體土塔,承載著八百年的鄉愁,是當地一處重要的風景名勝。
總的來說,適中鎮是一個集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人文風情於一體的地方。
出生地解碼
謝華安院士出生於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的適中鎮,這一地方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適中鎮獨特的地形地貌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謝華安提供了一個接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成長環境。
這種環境有助於培養他對生命科學的興趣,也為他日後在農業科學研究領域取得突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適中鎮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也為謝華安的成長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滋養。
適中鎮歷經多次變革,從適中區到適中鄉,再到適中鎮,這一歷史變遷,讓謝華安深刻體會到了社會發展的程序和變革的力量。
同時,適中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歷史遺蹟,如適中蘇維埃政府舊址、適中文明塔等,都讓他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傳承和歷史的厚重。
此外,適中鎮淳樸的民風和農耕文化,也對謝華安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這裡的居民勤勞善良,世代相傳的農耕文化,讓他對農業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熱愛。
這種對農業的熱愛和執著追求,正是他日後成為農業科學研究領域傑出人才的內在動力。
由此可見,適中鎮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人文風情,都為謝華安後來成為院士,提供了重要的影響和支援。
在這裡,他得以汲取自然和文化的養分,培養出了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和熱愛,為他日後的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院士求學之路
1959年,謝華安從福建龍巖農業學校中專畢業後,先後在福建永安縣大陶農業中學、永安縣農業中學擔任教師。
1964年,謝華安從福建農學院(函授)結業後,先後在永安農業職業學校、三明地區五七幹校,擔任教師。
求學之路解碼
謝華安院士的求學之路,雖然看似普通,卻對他日後成為傑出的農業科學家和院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謝華安在福建龍巖農業學校的中專學習,為他打下了堅實的農業基礎知識。
這段學習經歷,讓他對農業科學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認識,為他日後深入研究和探索農業領域奠定了基礎。
謝華安在擔任教師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和實踐知識。
他在不同學校的教學經歷,讓他對農業教育的需求和學生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