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第1/2 頁)
「外在嗎?」磯部嘀咕說。依據從電視和雜誌得來的知識,他一心認定犯罪心理分析官乃是將可怕的連續殺人狂內心的瘋狂揭露於世,宛如名偵探的存在,但堀之內的說明卻截然不同。
「看來最好詳細說明。」堀之內似乎察覺到了磯部失望的心情。「proflg這一犯罪搜查手法誕生於美國。在所謂的連續殺人狂,也就是反覆無動機殺人的犯罪者的場合,如果按照傳統的搜查手法調查被害者的人際關係,很難找到逮捕兇手的線索。另外,由於美國地域遼闊,一旦發生跨越州境的大範圍連續殺人案件,現場周邊的查訪也派不上用場。因此proflg這一手段就成為必要,它的基本觀點是統計學。」
「統計學?」
「對。也就是說,從與已被逮捕收監的連續殺人狂的面談調查入手。在這個場合,他們內心的瘋狂也無關緊要,總而言之,問題在於他們的罪行與他們的外在存在何種關聯。比如,倘若得出結論,此種型別的連續殺人案件,兇手以二十五歲到三十五歲的白人男性居多,那麼就在這一結論下開展搜查。」
堀之內用手指搔著太陽穴:「但這只是根據徹底調查而得出的統計性結論,即便發現了某種程度的相關關係,也無從得知為何會產生這種關係。反過來追問『為什麼』是危險的。某種連續殺人案件的兇手以美國黑人居多,如果考察『為什麼』會這樣,便有可能得出種族差別的答案。所以proflg不問『為什麼』,也對兇手的內心沒有興趣。我們關心的是連續殺人狂的罪行與外在特徵之間的關聯。」
「所以我才說,proflg就像模擬畫像。」
磯部回味著堀之內的話:「可是,如果透過面談調查就能判明相關關係,不就沒有必要設立犯罪心理分析官這一特別的搜查官了嗎?只要擁有資料,即使普通的刑警也能進行搜查啊。」
堀之內露出笑容:「你相當敏銳。誠如你所說的,本來理應是這樣,只要有資料,誰都能進行proflg。實際上,這也是將來發展的方向。不過,現階段犯罪心理分析官還是一個需要經驗的專門職位,尤其日本更是如此。」
「為什麼?」
「因為樣本稀少。無論美國是怎樣的犯罪大國,也不可能關著幾萬人幾十萬人的連續殺人狂,統計處理所依據的原始資料是有限的。如果樣本數量稀少,總體統計的性質是否正確也就不得而知。這是統計學基礎中的基礎。因此,由此產生的誤差必須以經驗和直覺來彌補。」
堀之內仰望著天花板:「日本目前連續殺人狂還很少見,這固然是幸事,但proflg中經驗和直覺所佔的比例由此而極大增加。而且由於美國與日本之間文化或社會背景的差異,也不能把fbi的proflg資料原封不動地輸入日本。」
說到這裡,堀之內停了一息,微微一笑。「喏,不是有個著名的前fbi犯罪心理分析官麼,連日本也翻譯了他的著作,電視上也出演過,這次的案件他也發表了評論。」
「啊,我知道。」磯部想起一張和美國某喜劇演員酷似的白髮男性的面孔,腦海里隨之浮現起電影《白頭神探》中的洛杉磯警探弗蘭克?德瑞賓,那傢伙是他的搭檔諾德伯格。
「他真是名下無虛。即便受邀對日本發生的快樂殺人案件進行評論,也不說一句有實質性意義的話,不下任何斷言,始終只談極具普適性的概括觀點。不用說,也不會逼近連續殺人狂的內心。他十分清楚,自己身為犯罪心理分析官的經驗不能直接適用於背景不同的日本,但如果答說我礙難理解,就會影響到他現在的工作。所以他巧妙地避開困境進行評論,實在了不起。」
堀之內似乎並非嘲諷,而是真心在稱讚前fbi犯罪心理分析官。
「除此之外,日本在結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