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黃金的終焉(四十一)(第1/3 頁)
「先宣告,這個形態是你的認知。在這個空間裡,形態沒有意義。」
透過接觸的情報結合想像,為不定型的意識賦予形象。
之前的記憶管理者也是如此,有了「書架」、「圖書」、「李林的意識領域」等等先入為主的印象,自然而然構建出了形象。如今穿著病號服的孩童也出自同樣原理,是被賦予了形象的意識。
只是和之前不同的是,站在羅蘭面前的是主人格,擁有近乎絕對的支配權,他要消滅羅蘭,沒有任何人可以阻礙。
是否要消滅——在決定這個之前,還有一件事要做。
「什麼是救贖?」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問題。
羅蘭最終的目標是世界與眾生的救贖,嚴格意義上來講,李林並並沒有必須竭盡全力阻止他的動機。
可反過來,他也沒有幫助羅蘭達成願望的理由和必要。
消滅還是助力,讓世界就此毀滅還是延續下去,一切取決於羅蘭的回答。
對羅蘭而言,什麼是救贖?他想要救贖的物件是誰?他要如何救贖?對他來講怎樣才算是實現救贖?
得到答案之後,選擇才會產生。
羅蘭很清楚這一點,同時他也很清楚「愛和包容」、「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之類的理想論非但無法打動眼前這一位,還會促使他認定世界根本沒有救贖的必要。
沒有人比他更現實,也沒有人他更清楚世界的殘酷與人類的卑劣。光靠動聽的話語和美好的理想,是說服不了他的。
「這個世界,還有值得去愛的事物嗎?」
平靜的話語實在過於空虛,羅蘭遲了一拍才反應過來那句話語裡包含的意味。
李林並非不瞭解何謂高潔,何謂溫柔,亦非從未見識過高潔或溫柔的人。
但,在他看來,這些人是稀有的極少數,他們並不會改變世界和人類的本質。即使有所改變也只是一時的,隨著時間推移,固態萌發,一切照舊。
這種見解無疑很悲觀,同時也無比的現實和正確。
最後一定會變成這樣——那張沒有表情的稚嫩臉龐無聲的訴說著,那份篤定和現實的壓力差點讓羅蘭後退。
正常環境下,羅蘭會用大人式的狡猾來避開這個問題。可如今……如果說服不了李林,這個世界也就真的萬劫不復了。
沉默了一息,讓思維和情緒的波動趨於平緩後,羅蘭回答到:
「我覺得,所謂救贖,是讓人們將視線從過去的屍骸上挪開,獲得開拓新道路的勇氣和力量。」
「哦?」
沒有表情的臉孔無法判斷感想,形式上的疑問語氣也無從判斷真實想法。羅蘭讓心中的忐忑平息下去,繼續說到:
「人們不能忘記過去,因為忘記就意味著背叛。可反過來一味盯著過去,人們也沒辦法真正走出陰影,開闢全新道路。」
博愛、關懷、平等——直到此刻羅蘭也沒有改變他的理想。
同時他也清楚,理想不是救贖。
救贖或許是為了向理想邁進,可救贖之路的終點未必是理想。
這一點,蓋亞和地球人類已經很充分的展現了。
蓋亞和人類在遭遇生存危機後選擇的道路很大程度上是舊時代陰影下的產物,因為沒有實力,沒有力量,經歷危機的過程中都失去了很多寶貴的東西,在面對極端殘酷暴力的生存環境時,他們不約而同的選擇消除弱點,強化自我。
其具體的做法就是近乎病態的技術崇拜和武力擴張。
「這是合理的選擇,但絕不正確,更非源自理性。」
地球人類對於技術的崇拜源於自然環境惡化導致種族瀕臨滅亡的陰影,透過科學技術立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