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1/3 頁)
為了集中使用兵力,以軍在第二次進攻中編成了由3-4個旅組成的支隊(師)。地面部隊同空軍的協同作戰也開始走上軌道。海軍力量雖小,但參加了這次作戰。
在1948年10月的第二次進攻中,阿以雙方的實力如下表:44頁表格。
一、對埃及的進攻作戰
十天進攻期間埃以戰線是穩定的。埃軍利用這個時機加強了戰備。兵力增加到13個步兵營、2個機槍營、 3個炮兵團、
1個坦克團,共1.5萬人。還有若干架飛機實施航空火力支援。內格夫沙漠的猶太移民區被阿軍包圍,陷入了孤立狀態。突破埃軍在海岸地帶建立的堅固陣地,打通特拉維夫‐‐內格夫沙漠移民區的道路,已成為以軍的緊迫問題。
伊加爾&iddot;阿隆上校統一指揮的4個旅擔負了這次作戰任務。10月15日下午,以色列空軍轟炸了埃軍的阿里什機場和基地。但是,這次轟炸未能徹底摧毀上述機場和基地。阿隆旅的進攻因埃軍的反擊歸於失敗。
翌日‐‐10月16日,以軍從曼希方向再次發起進攻。這是以軍首次運用裝甲部隊和炮兵的一次協同進攻,結果仍歸失敗。該方向由
2,500名蘇丹人防守。阿隆上校決定把主攻方向改為進攻胡萊卡特。
10月19日22時進攻開始。以軍在這個方向上的突破獲得成功,終於奪取了自1947年11月以來一直被圍的通往內格夫地區的走廊。接著又於
21日4時奪佔了有500名埃軍防守的比爾謝巴,切斷了埃軍通往北方的後方供應線,孤立了駐守希布倫的埃軍。以色列空軍的活動為地面部隊在這個地區的進攻創造了條件。在這次作戰中,以色列空軍擁有
100架飛機和150名飛行員,出動了239架次,對21個目標投下了151噸炸彈,取得了戰果。對阿里什機場的轟炸,使埃及空軍無法行動。
45頁地圖 &ldo;約阿夫&rdo;行動(1948年10月1522日)
10月22日以軍奪佔海岸地帶的貝特&iddot;哈南和切斷埃軍的後方補給線後,埃軍依靠海上運輸堅持戰鬥。新組建的以色列海軍同埃及海軍進行了較量,擊傷了埃及的3艘小型船隻。貝特&iddot;哈南以北的埃軍喪失了戰鬥意志,阿什杜德於10月27日被以軍佔領。
阿隆上校指揮的這次進攻作戰之所以能以敵我對等的兵力取得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以色列已經掌握了制空權和&ldo;派爾馬契&rdo;旅多以機械化部隊實施包圍作戰。而埃軍之所以失敗,是由於他們防禦戰術呆板,縱深淺,缺少足夠的反衝擊部隊,步兵實施反衝擊時也無火力支援,通訊不暢影響了對部隊的指揮等。
二、加利利地區的作戰:&ldo;希拉姆&rdo;行動
在十天進攻期間,考克吉的軍隊喪失了包括拿撒勒在內的南加利利,撤至北加利利山區。以軍總參謀部決定擊退考克吉軍隊,佔領北加利利。和考克吉軍隊作過戰的卡梅爾上校擔任這‐名為&ldo;希拉姆&rdo;行動的作戰任務。這次作戰行動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對南部方向實施牽製作戰,與此同時,從塔爾希哈和薩費德進攻薩薩。第二階段:
佔領薩薩後進攻胡拉谷地。在這次作戰中,以色列空軍擔負轟炸主要目標和支援地面作戰的任務。這是以色列空軍的首次集中使用。
10月28日下午,空軍首先實施航空火力準備。黃昏&ldo;希拉姆&rdo;地面作戰開始。考克吉軍隊判斷以軍主攻方向指向南部,因而將部隊移向北方。卡梅爾上校於28日黃昏對主攻正面發起進攻,31日下午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