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2 頁)
洛陽城,北據邙山,南望伊闕,洛水貫其中,東據虎牢關,西控函谷關,四周群山環繞、雄關林立,因而有&ldo;八關都邑&rdo;、&ldo;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rdo;之稱;而且雄踞&ldo;天下之中&rdo;,&ldo;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系荊襄&rdo;,人稱&ldo;八方輻輳&rdo;、&ldo;九州腹地&rdo;、&ldo;十省通衢&rdo;。所以歷朝歷代均為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爭之地,成為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洛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洛陽共經歷十三個建都朝代,累計建都史達千餘年。洛陽在歷史上曾長期作為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存在,東漢光武中興、明章之治、西晉太康之治、北魏孝文改制、武周遺風在這裡上演,歷代帝王貴胄、文人騷客等均對洛陽的都城地位有著極高評價。周公曰&ldo;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焉&rdo;;漢高祖曰&ldo;吾行天下多矣,唯見洛陽&rdo;;班固曰&ldo;光漢京於諸夏,總八方而為之極&rdo;;北魏孝文帝曰&ldo;崤函帝宅,河洛王裡&rdo;;唐太宗曰&ldo;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rdo;;唐玄宗曰&ldo;三秦九洛,鹹曰帝京&rdo;;韋應物說&ldo;雄都定鼎地,勢據萬國尊&rdo;;宋太祖曰&ldo;吾欲遷洛,以據山河之險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rdo;;司馬光曰&ldo;欲知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rdo;。洛陽是中華文化的讀本和華夏文化從萌芽、成長走向繁榮、壯大的中心和象徵。據考證,中國佛教首傳於洛陽白馬寺。以洛陽學子讀書音確定的中原雅音是古代河南的標準話。洛陽是中華姓氏主根、閩南、客家之根。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ldo;河圖洛書&rdo;出自洛陽。被奉為&ldo;人文之祖&rdo;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從此,湯、武定九鼎於河洛,周公&ldo;制禮作樂&rdo;,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洛陽曆代科學泰斗、學術流派、鴻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冊,燦若繁星。中國傳統文化儒、佛、道的產生和發展與洛陽密切相關,中國四大發明與洛陽息息相聯。伏羲,作為人文始祖,發現了&ldo;河圖&rdo;與&ldo;洛書&rdo;,發明瞭&ldo;八卦&rdo;,成為中華民族的瑰寶,老子著有《道德經》,蘇秦佩六國相印,縱橫遊說於六國之間,才子賈誼博懷濟世文章,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漢書》,許慎著《說文解字》,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鑑》,張衡發明渾天儀、地動儀,蔡倫發明造紙術,虞初的《周說》,陳壽的《三國志》,歐陽修的《新唐書》、《新五代史》等,無一不是在洛陽這塊沃土上完成的。程頤、程顥兄弟開創宋代理學,著名的&ldo;建安七子&rdo;、&ldo;竹林七賢&rdo;,&ldo;金谷二十四友&rdo;等雲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ldo;洛陽紙貴&rdo;,&ldo;洛陽才子&rdo;,&ldo;漢魏文章半洛陽&rdo;。張衡發明地動儀,蔡倫造紙,馬鈞發明翻車……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頭,構成了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話說,李鋒三人來到這繁華的帝都,便準備一覽洛陽幾千年來沉澱下來的魅力。於是乎,三人來到洛陽的無憂樓,要了三間房,放下行李便出去逛逛。
樓下,一桌上,一年輕男子,眉宇清秀,清瘦俊朗,有一雙清澈深邃的眼睛,大約十六七歲的樣子,正拿著一個精緻的酒壺大口大口地往自己的嘴裡灌酒,那樣子就好像是好久沒有碰酒了,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