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第1/2 頁)
她倒是無所謂,可父親與舅舅,還有將來的表兄等人皆是要走仕途的,可不敢造次。
「民女一介女流,微末之姿,卻是當不起的,這法子也不難,不若讓阿謹去略教一教就成了。」景湉期謙虛道。
太后聽了這種話,果然欣慰極了,覺得這孩子真是懂事,又說到。
「是啊,他與哀家說過,先時他娘親沒了之後,倒是在你家住了好長一段日子。哀家讓他說說他娘親是如何沒的,他卻說怕哀家傷心,不曾開口……想比清沐走的……唉……」
「斯人已逝,太后還請勿要掛念,否則阿謹的娘親怕也泉下難安……喪母之痛何其哀,阿謹母親過世喪儀處置之時,臣女也在。若是您實在欲知,民女可與您細細說來,只願太后將來不要再問及阿謹父母之事了。」
景湉期見太后說起此事,面上的哀痛之色是做不得假的,她如今待阿謹這樣好,顯然是愛屋及烏。
只是這些聖人們總想著探聽舊事,可有曾想過顧修謹當年那樣小,是怎樣挨過饑寒交迫的日子,又是怎樣悲傷的送走了相依為命的母親,每每問來,不是揭人傷疤?
他們這樣悲痛一番,感慨一番以顯示隆恩浩蕩,實際上不過轉頭便忘了,而被揭了傷疤之人又要多久才能癒合?
顯然顧修謹童年的遭遇越慘,這些聖人們對顧相的愧疚就越大,為了所謂良心的安寧,想要償還的就越多,景湉期曉得顧修謹多半是不願如此賣慘的,畢竟自小一起長大,這慘,倒不如她來賣。
景湉期便將自己是如何遇到顧修謹,兩人又是如何被拐賣,顧修謹的娘親過世之後,身後之事如何安置,皆與太后說了。
「……竟是如此的嗎?……」太后聽得顧修謹的娘親遺願竟是身故之後即刻火化,骨灰撒入河中,早已淚落連珠。
「正是如此……我那時年幼,卻也知阿謹的娘親絕不是個尋常女子,只可惜……」景湉期期嘆息著搖搖頭。
「……他娘親幼時也在我跟前養過一段時日,本就是十分聰慧的。」太后原先那條帕子濕了,又另換了一條帕子拭淚。
「太后還請珍重,若是傷了鳳體,民女萬死也難辭其咎……阿謹雖說平日瞧著無礙,顧夫人過世之後,因夫子公事繁忙,是以便託了民女的父親和舅舅照顧阿謹,那時他在我家中住著,卻是總是夜哭,過了將近兩月,才漸漸緩了過來。」景湉期又說到。
「可憐見的,你莫要怕,哀傢什麼事沒經歷過,有哀家護著,聖上也不敢怪你的。」太后擦乾了淚,又拍了拍景湉期的手「倒是辛苦了你父母,什麼時候召來一見。」
景湉期聽到此話,立時起身離了座位,與太后行了大禮,表示並不敢當。
「民女替父親母親謝過太后隆恩,只是民女的父親在京中一心備考,怕是不能成行,若有朝一日,父親的不負寒窗之苦,不負聖上恩德,想來終能得見太后天顏。」
太后聽了不由又高看這孩子幾眼,倒也沒想著挾恩以報,反是十分顧慮家中長輩的清名,轉頭便對外間的張公公說到。
「既是在京中備考,便賞些文房之物吧!張公公——」
張公公連忙邁著小碎步從屏風那頭走了過來:「不知太后有何吩咐?」
「備些文房之物,一會兒賞了小田七,讓她帶出宮去……」太后已然收拾好了心緒,帕子上的淚水也幹得差不多了。
「是……老奴還有一事稟報。」張公公先是應了太后的吩咐,又說到。
「承恩王府的世子奉聖上之命請平安脈,已是在外面候了有一會兒了。」
太后聽得張公公如此說,反是笑了。
「不是前幾日才請過?今日是他生辰,怎的還讓他做這種事……讓他進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