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1/2 頁)
最讓人擔心的是人數的力量正在急劇地擴大。中國的工業化從來沒有像改革開放以來那樣快速過。高速的工業化不可避免地要造就一個工人階級。與其他國家不同,中國也存在著一個為數不少的農村&ldo;工人階級&rdo;,因為農村居民的很大一部分依靠鄉鎮企業維持生計。農民本身的生計也因為收入的不能提高甚至下降,以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消極影響等因素而變得困難。
可能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三種權力的失衡。儘管點滴的改革(如徵收富人的稅和改變收入兩極分化的狀況)是可能的,但是要達成三種權力的真正平衡,就要求助於中國政治制度的轉型。這是所有中國領導人面臨的一個最為嚴重的挑戰。
原刊於《信報》2002年10月29日
民主不會忘掉大多數人民的利益
印度的選舉已經過去多日,但國際社會對印度選舉現象的興趣還是不減。多年來,印度人的驕傲是和前執政黨聯絡在一起的。在前總理瓦傑帕伊的領導下,印度取得了高達兩位數的經濟增長,大大改變了印度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印度的高速經濟增長不久前在學術界造成了有關&ldo;印度模式&rdo;和&ldo;中國模式&rdo;何者為優的爭論。
在國際事務上,前執政黨也努力滿足印度人的民族主義夢想。與鄰國巴基斯坦的核武競爭差一點把兩國帶到了戰爭的邊緣,但又以智慧遏止了戰爭的爆發。在一段時間裡,前執政黨甚至公開聲稱要以中國為&ldo;假想敵&rdo;,竭盡全力追求印度的國際空間,但然後,又努力改善了和中國的關係。所有這些內外動作,不管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印度人民的願望。
但是,印度人民還是以選票拋棄了為印度帶來榮耀的前執政黨。為什麼?無論在國際社會還是在印度內部,一個共識就是前執政黨所造就的經濟奇蹟並沒有使印度的大多數人受益。當高速的經濟增長為少數人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大多數人民的民生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所以,當機會來臨之時,印度人民選擇了傳統上關注窮人利益的國大黨。以國大黨為主體的新左傾聯合政府已經聲稱,政府要在繼續經濟改革的同時,注重注入&ldo;人的因素&rdo;,讓窮人有出頭的機會。
印度的政治變遷能給中國領導層帶來什麼樣的資訊?中國、印度這兩個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儘管一個是民主政治,一個是權威政治,但雙方都可以在對方經濟發展模式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走的是一條&ldo;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rdo;的道路。個人積極性、市場經濟、貿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等構成了中國發展道路的關鍵詞。這些年來,政府在政策上積極配合,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調整執政黨的意識形態和國家的憲政結構。在意識形態層面,執政黨容許私營企業家或者資本家入黨參政。在憲政結構方面,保護私有財產已經寫入憲法。所有這些改革不僅是為了與時俱進,使得現行政治體系能夠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更為重要的是要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一個制度基礎。
但是,這種可以稱之為&ldo;親富&rdo;的國家政策也已經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社會政治問題。貧富分化(社會群體之間和區域之間的)就是一例。快速的經濟發展已經把中國從經濟上劃分成數個不同的世界,從最富裕的第一世界到最落後的第三世界。就是說,由經濟改革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只流落到少數人手裡,而社會的大多數沒有獲益或者獲益不多。人群的分化導致社會不穩定因素遽然增加,而地區的分化也會挑戰國家政治上的統一。正因為這樣,胡錦濤、溫家寶新領導層形成以來,提出了以人為本、均衡發展的思想。新領導層正在努力調整政策,促使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