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小學機要(第1/2 頁)
秦鳴鶴轉頭看著周夫子,現下父祖不在,如何作為當遵從夫子之意,周進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王舉人變化也忒大了。
見秦鳴鶴看他,左思右想也沒想出壞處,估摸這王舉人是看中了秦鳴鶴的才情,方有此舉,於是說道,“既然是你祖輩恩賜,接了就是”。
秦鳴鶴長揖拜謝接過銅子,王舉人見他舉止得體又道了幾聲好,捋著鬍鬚笑道,“你如今已習大人之學,料來小學四書應是熟記,可敢讓我考上一考?”
有師當前,子弟當無語。
周進聽得王舉人此話,知道自己猜測的不錯,見秦鳴鶴不語心中愈發滿意,小小年紀知禮識進退,便有心抬舉,笑著說道,“你老祖問話,你只需仔細回答就是,莫要拘束”。
秦鳴鶴對著周進施完禮,才說道,“老祖垂詢,拙孫雖然義理粗通,也當勉力一試”。
“哈哈”,王舉人看了周進又看了秦鳴鶴一眼,暗道妙人,捻著鬍鬚一息後,“灑掃應對,詩書六藝,收其放心,養其德性,是曰小學,應作何解?”
秦鳴鶴略作思考,想起這句子是出自《性理字訓》學力三,要是細說這句子是個倒裝句,應該小學在前,說的是六歲的小學生應該會做什麼。
小學一詞語出《大戴禮》保傅篇,意思是“小者所學之宮”,而在這段話中提出了五個行為規範,兩個道德品質。
灑掃應對指的就是,灑水、掃地、應接、答對。
前兩項指的是身修體勤,做事應當親力親為,故而漢時陳蕃有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而後兩項說的是心修,做人應當知禮守禮,所以《荀子》有言,“禮者,所以正身也”。
這四個字合起來就是正身修心,也是《大學》中的“六慾六先”中的“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詩書指的是,《詩經》和《尚書》,六藝則是禮、樂、射、御、書、數,但自宋朝始指的卻是六經即《禮》、《樂》、《書》、《詩》、《易》、《春秋》。
放心則指,收回本心,認真學習。
德性則指,迴歸本性,培養良好的品德。
秦鳴鶴一番思索過後正待回答,抬起頭來卻見王舉人似笑非笑,不禁心中疑惑,莫不是還有陷阱不成?
王舉人見秦鳴鶴抬頭復低,一臉小心,心中有些失望,又有些鄙夷,果然是鄉間野人,原來以為是砂石璞玉,如今看來也不過是塊胡吹大氣的頑石。
說來也是,一個被攆走的老童生又能教出什麼樣的學生?不禁面露嘲意,嘴角微彎,眼角上挑,心中不禁又為那十餘銅子難過。
秦鳴鶴倒是不知道王舉人心中所想,要是知道了,估摸著能把銅子扔他臉上,再喊一聲,“嗟!來食”。
再三思索後,才想起韓愈有句話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無師豈能自通?
所以說這王舉人與其是考校他,還不如說是考校周夫子,觀其舉止也不像是大氣的人,想來是存了顯擺之心。
若要顯擺必定是踩他人以顯其貴重。
秦鳴鶴自然不會給他這個機會,微躬道,“小子孟春入學,至今已有四月,雖然本性愚鈍,然而先生不棄,諄諄誘教以致小子得以存進”。
這不光是馬屁,也是基調,要先肯定師長的功勞,見王舉人面色詫異,秦鳴鶴知道自己所料不差,也就繼續道,“先生以身示範,垂教三緊是謂頭緊腰緊腳緊,後又教四勤是謂手勤嘴勤眼勤腳勤”。
“小子遵從先生教導,卯正起身灑掃房屋後又掃庭院,出門告祖回家稟父,須臾不敢怠慢浪蕩,入學則跟隨先生誦讀,或是學章句一二,或是學章句三四,單有不解勤問吾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