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頁(第1/2 頁)
到底是個狼崽子啊……
「母親,對不住了。」蕭鸞低聲說道。但是她的手十分穩,她看著只剩下半條命的曹睿被接了出來,連眼也沒有眨一下,轉身離開。
作者有話要說: 最近打算風雅一把,核心內容都分在詩詞裡了:)
===============
第七十一章 千秋歲
朝中鬧成了一鍋亂粥, 無數人暗中討論此事, 又不敢動聲色。聖上不顧太后和先皇后的阻攔, 強硬的提走了曹睿一事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朝中。雖然人人沒有表明, 但大多數人覺得聖上這事做得著實有點不對。再往細了想,一個說法便呼之欲出, 浮於表面了。
先帝或許是死於聖上的手中。而她又指使齊霽真下令處理掉先帝唯一的子嗣。
否則的話,那封詔書為何會跳過子嗣, 直接指定蕭鸞呢?
這樣的言語從朝中流傳出來, 再流入京中。普通百姓可能不會在意, 但讀書人卻是不同。讀書人求的就是天下事,如今聖上置兄弟親倫不顧, 這怎麼能行?蕭鸞彷彿沒有聽到這些聲音, 她直接下令三司會審。於是朝中浮動的聲息稍緩,但這一審就是大半月,一點聲音也沒有動, 人人都覺得自己要坐不住了。
摺子想雪片一樣鋪天蓋地。蕭鸞每日裡的臉色黑得像鍋底,就算在朝中大發脾氣也無濟於事。畢竟朝中的重臣百官與齊霽真之間有直接的利益關係, 自然不會當眾說話。而底層的官員和民眾卻不一樣了。而自五代前女帝的輝煌過後, 時間已經間隔得太久了。民眾總是善於遺忘, 而民間溺殺女嬰之風還未斷絕。這些人裡。有的是苦讀許久,卻發現自己要與一向看不起的女性一同競爭,有的則是輸給了女性的同輩,認為是對方搶了自己的機遇。
他們本就不甘,今次的事一下子讓他們強壓下的不甘有了個發洩的出口。
有人云:「養女太多, 一費也。」亦有人云:「盜不過五女門。」民風如此,高位者自己有本事,不懼其他。但其他人特別是那些生活的失敗者卻不同。陡然之間,女子也可出門養家,因此娶妻的價格貴了,不好娶了,不能賤賣了。打老婆不行了,因為老婆也可賺錢,自然有了底氣。和離也不必只能夫家提出來了。就好似牛羊陡然翻了身,怎麼不令人惶恐呢?
齊霽真和蕭鸞所做的事情,往深了說,觸動的是所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這些進展原本是緩慢的,不被人注意的。但經過有心人故意的宣揚,被觸動者就陡然清醒過來。失敗者們也立刻找到了發洩的渠道。
如今流言四起,這些輿論不知在暗中發酵了多久。而今便都得了機會。大夏不禁言論,廣開言路,為的本是讓皇帝能體恤民情,看到普通的人生活。但遞交到蕭鸞手中的言論,卻讓她氣得七竅生煙。
「齊三娘獨坐首輔之位數年,專斷獨行,請聖上核查。」
「齊霽真此人,縱容女子開科,又鼓吹女子出頭露面經商,與禮制相悖。」
「如今各地農人湧入城市,鄉中無人耕種,父子妻兒離散。而女子及笄不嫁,或是外出,或是讀書。長此以往,我大夏將人丁奚落。齊首輔實乃我大夏千年基業的禍害!」
「陛下年輕氣盛,萬不可被首輔妖言所惑。需知男女陰陽,四時調和,各有其職才是正道。」
語言紛紛,蕭鸞作為男性時,很多的話她從未感觸這樣深刻過。但是而今,她做皇帝坐在這個位置,或許無人質疑,於是所有的聲音都由齊霽真所承擔。此前被強權壓下的那些話,那些基於很多認知上不可轉變的觀念就一下子都湧上來。而那些言語裡,蕭鸞身為一個女性時,男人居高臨下的指責和說理則更讓蕭鸞覺得難以忍受和天然的抗拒。
早朝時,齊霽真當眾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