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進擊的馬世耀(第1/4 頁)
清軍的東路軍最高統帥,豫親王多鐸早已暗地裡發下重誓,一旦破了潼關城之後,定要大開殺戒,但凡高於車輪的男子,一個不留,全部屠盡!
不為別的,就說自己打了這麼多年仗,從來沒有如今天這般憋屈過。
自己的大軍剛進城,還沒等大展神威呢,因為害怕八旗漢軍沖垮了自軍陣勢,就先把自己人砍了個七七八八。
經此一事,好不容易收歸的漢軍被自己親手殺得元氣大傷不說,更可怕的是,未來整個漢軍隊伍的離心離德。
可以說之前那些優待漢軍降卒的政策,全都白做了。
而且日後難免會有風言風語傳出去。沒人會細究今天戰場上的前因後果,
大家只會說清主子不把漢軍的性命當一回事。如果換成潰逃的是八旗子弟,多鐸肯定不會下這道死令的。
大哥多爾袞計劃中“江南漢軍,傳檄而定”的難度也憑空翻了幾番。
當然,此時多鐸還不知道懷順王已死的訊息,否則,恐怕就不是高於車輪者殺,而是潼關城內,雞犬不留了。
等前面的哨探來報,說前鋒營已經把衝陣的漢軍全部殺散,大軍穩住陣型的時候。多鐸的滿腔邪火仍無處發洩,隨後跟了一條軍令下給前鋒營。
“八旗兵丁如有臨陣退縮者,與漢軍同!”
前鋒營的將領也知道多鐸動了真怒,自然不敢怠慢。調動隊伍向潼關深處殺去。
原本各清軍的將領還以為城內的大俠們有多厲害,能在城破之後士氣不墜,又在巷戰中把耿仲明近萬人的漢軍旗殺得潰敗。恐怕是大順軍少有的精銳勁旅。
所以剛開始時還一個個小心謹慎,不敢輕敵冒進。各個牛錄都把自己麾下的偵騎放出,各個隊伍交替穿插掩護,四下裡探看埋伏。
每過一街一巷。必定由騎兵先左右包抄試探,之後刀盾兵緩步前進,弓箭手緊隨其後,陣尾由長槍手壓住陣腳。
可等與大俠們的隊伍一接陣,不由大吃一驚。不是驚訝大俠們武功如何了得,而是被大俠們的不堪一擊驚呆了。
這些大俠們打仗毫無章法,如同鄉里村民之間的互毆。明知道清軍陣型完整,居然不顧生死,連個盾牌都沒有,就頂著箭雨埋頭傻衝。然後一個個的被射成篩子。
有些貌似聰明的大俠,居然爬上了兩邊的房頂,嘗試用瓦片去砸弓箭手。
要知道此時和清軍經常交手的大明邊軍們,早已習慣在自己鴛鴦戰襖的領口咽喉處縫上一枚鐵片。
那是因為清軍箭法神準,往往幾十步外都會瞄準敵人的咽喉射擊,所以特地給自己加了這道防護。
如今這麼近的距離,居然敢用瓦片去砸弓箭手,這與以卵擊石有什麼區別?結果自然紛紛成了房頂上的活靶子。
清軍的各級章京望著義無反顧,孜孜不倦送著人頭的大俠們也頗感無語。八旗漢軍能居然被這幫傻子一樣的大俠打得潰敗,那麼耿仲明的漢軍旗究竟是有多弱!
然而清軍們顯然也犯了和八旗漢軍同樣的錯誤,他們對面的這些對手,無論戰法還是思維,完全是生平認知以外的敵人。絕對不可以常理度之。
一個腦筋正常的將領,都會珍惜自己手下計程車兵,畢竟在亂世之中有兵就等於有了一切。而且經過戰陣計程車兵,如果活著回來,就會變成老兵。
沒有誰會天生的打仗,經歷得多了,自然就百鍊成鋼。這些捨生忘死衝鋒的大俠在清軍將領的眼中,都是捨生忘死的好漢。
若潼關的將領稍微懂點兵法,也應該知道輪番接陣的道理。打得差不多了就應該把殘陣撤下去,休整一番,給隊伍留些種子。
即便到了緊關節要之時,要士卒不惜一切的血戰。但至少輪番接陣,也能分別恢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