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1/2 頁)
這種新的社會功能,產生於科學觀唸的改變。現在人們認為,科學具有一種雙重性。一方面,科學確實有啟迪作用,它使人瞭解自己與世界的相互關係和作用,產生自己的理解並指導自己的行動;另一方面,作為人類活動的產物,科學也反映它產生的條件,反映科學的生產者和擁有者的種種觀點。科學的程序,科學專案的確定,科學家的選擇和培養,科學研究的策略,調查研究的工具和方法,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框架,成功和失敗的標準,以及運用科學成果的環境等等,所有這些都是科學及其相關技術的歷史的產物。科學中的知識並不由自然支配,而是由興趣和信念構成。科學既有相對客觀性,又有社會決定性。所謂公正的、不偏不倚的、純真理的科學研究是不存在的。因此科學分析的任務是,在不同的工作條件下,在不同的社會安排下,努力找出腦力勞動與其客體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滲透的情況。激進的科學維護者並不一定真正維護科學,只有對科學採取批判的態度才是對科學的真正愛護。
在20世紀後期的西方社會裡,勞動分工因技術知識水平分成越來越多的層次,科學知識正系統地迅速離開教育的軌道,進入私有資本,變成商業化和商品化的東西。因此人們需要對科學採取批評的態度,需要根據人們生存環境的實際經驗來進行想像和創作。
這也許是閱讀西方當代科幻小說首先需要了解的背景。
這裡選譯的科幻作品均曾獲過雨果獎或星雲獎,在國外有相當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當代科幻小說的經典之作。在整個翻譯出版過程中,楊旭剛先生和肖利女士認真審讀譯稿,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本人和譯者都深表感謝。
有人說科幻小說是通俗文學,翻譯比較容易,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因為科幻小說充滿了想像,常常用些作者創造的新詞,理解和翻譯都非常困難。因此,雖然譯者盡心盡力,恐怕仍難免有不妥之處,懇切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我們雖然在每部作品前面寫了序言,其實不過是拋磚引玉之舉,因為對作品的真正理解和欣賞,完全靠讀者自己。但願從這些作品的閱讀中,每個讀者都能獲得自己的樂趣。
王逢振
1997年歲末
《叢林溫室》作者:[美] 布賴恩&iddot;奧爾迪斯
第一章
瀕死的植物凋殘萎蔫,
枯萎的植物重又繁衍生息,
一種生命消亡,其他生命就獲得生機。
猶如大海中渣滓泛起,
時起時伏,終又沉入海底。
--摘自亞力山大&iddot;波普:《人之歌》
有些東西的生長規律無法抗拒,它不斷滋長蔓延,其生命活力令人不可思議。
溫度、陽光、水分,所有這一切都是永恆不變的,始終如此……但是,這一切由來已多久,誰也說不清。造成現在這樣的狀況有多久了,以及怎麼造成的等等這類大問題,沒人關心,誰也不會去想這類問題。這一問題對於人的發育壯大,對於植物生長都是至關重要的。叢林溫室就能解決這一問題。
一天,陽光明媚。一些孩子都跑到外面來玩。
他們擔心會碰上傷害人的東西,相互輕聲細語地招呼著,踏著大樹枝走去。突然,一種長頸漿果長得特快,在大樹枝一側伸出,深紅色黏糊糊的漿果若隱若現。看來是要結果了,不會傷害這些孩子。孩子們排成長隊迅速從它旁邊擦過。不久,他們便躺成一排睡著了。就在這時候,在他們身邊冒出一塊塊藻苔。孩子一向它靠近,它便開始挪動。
&ldo;弄掉它。&rdo;託埃就這麼說了一聲。她十歲了,度過了十次無花果樹開花季節,是這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