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4/5 頁)
德皇威廉二世直接批准了這份交換清單,立即向中國派遣技術人員。
而江渝也向德國派遣飛機制造技術人員,並將德國訂單交給德國遠華集團生產。
法國見德國下了訂單,同樣不甘落後,向華東集團下了一筆價值3ooo萬元的飛機訂單,隨後美國見各國都下了訂單,也下了一筆3ooo萬銀元的訂單。
rì本zhèng ;fǔ更加不願看到中國在飛機制造方面走在rì本前面,也下了一比2ooo萬元的轟炸機訂單。
對於rì本下的訂單,江渝也一樣接了。
“光有轟炸機沒有用,得有戰鬥機。”
江渝隨後出了一個yīn招,不久之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手上又拿到了一份江渝遞交的‘戰鬥機’研究材料。
後面還建議德國與華東集團交換戰鬥機技術,這樣一來儘管開戰後英法擁有不少戰術轟炸機和偵察機,但只要德國擁有足夠多的戰鬥機,就能讓那些飛機變成火雞。
“這個遠東小子真是讓人驚訝。”威廉二世看完這份研究材料後驚歎道,“不過他要求交換尖端的工業技術,例如鎢制刀具技術,卻是要好好考慮的。”
這些尖端工業技術是德國工業競爭力的核心部分,並不是能輕易交換的。
不過威廉二世考慮到在遠東地區扶持一個盟友的重要xìng,以及戰鬥機對德國有很大的軍事用途。
因此德皇威廉二世隨即也同意了這個技術交換要求。
就這樣江渝或換或自主研究,迅的吸納了西方人的工業製造技術,而在軍工技術上也透過與德國人的交換,換取到了重炮製造等尖端技術。
這些技術要自主研究不難,但顯然要花不少錢,畢竟像重炮製造實驗一次就要用掉不少時間和鋼鐵,而且經驗積累需要一定時間,如果是直接交換那就簡單多了。
華東飛機制造廠此時已經制造出了一種航在2oo公里/小時的單翼戰鬥機,重量僅有1噸,是木製和蒙皮結構,造價十分低廉。而裝上了能讓機槍子彈與螺旋槳同步的裝置後,世界上第一種成熟的戰鬥機就出現了。
華東飛機制造廠已經開始研究更為大型的轟炸機,以及度更快的戰鬥機。
華東戰車製造廠則開始研究自走炮、步兵裝甲車,其研究專案已經把西方人甩出很遠了。
華東火炮製造廠則開始計劃自主製造重炮,並繼續研究重量更輕的迫擊炮、機炮,以及應對空軍出現後所需的高shè炮。
華東槍械製造廠的研究專案則是新型衝鋒槍,以及新型機槍。
——————
呼喚票票支援!
正文 第五十四章:新式裝備(第二更)
更新晚了,抱歉!今天有事耽擱了,只好熬夜碼字了。
————
對於槍械方面,江渝一直以來都很糾結。
那就是彈藥口徑的問題。
江渝由於能連線後世的網路,同時能看懂英語、法語、德語,讓他可以瀏覽境外的網站,一些開放的網路圖書館都暢通無阻。
找一些經典武器的圖紙更是簡單,二戰那些經典槍械的圖紙很輕鬆就能找到。
但問題是,並不是每一種出sè的槍械都適合當成制式武器。
例如步槍方面,m1加蘭德就很不錯,但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用的是7。62mm子彈,而江渝又對mg42通用機槍很眼熱,mg42通用機槍用的卻是7。92mm子彈。
如果兩種槍械都裝備部隊,彈藥補給會變得比較雜亂,會增加後勤壓力。
衝鋒槍方面mp18的xìng能還不夠成熟,製造成本也不夠低廉,還未達到江渝的理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