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第1/2 頁)
「哪裡都不去。」
……
雲麟軍的這五萬三千人馬,經由卓少炎慎而嚴密地部署,在戎州以東、豫州以西的地界內,撐起了一道長達百里的堅固防線。
這支軍隊,駐紮在英王封地內,一步不北進,一步不南退。
訊息經大平兵部探報,傳回京中。
沈毓章閱罷此報,沉默地看向英嘉央。後者則有些不解,問說:「少炎此舉何意?」
卓少炎是何意,沈毓章幾乎是在看到這訊息的當下便明白了。
他不必再多慮,不必再猶豫。
因她已替他做出了決定。
沈毓章起身,踱了數步,站定,「今雲麟軍半數兵力被她抽調,雲麟軍主帥、我大平北疆最能徵之將領被她留在身邊,朝廷和兵部若計北伐,還能拿得出什麼像樣的兵馬?她以麾下兵馬做長防,若朝廷果真發兵,則要先過得了她這關。如今她戰功、名聲皆赫赫,朝中有誰敢與她沙場對陣而言不敗?」
這是釜底抽薪,這更是陳兵以諫。
她此舉是為了什麼,或是為了什麼人,答案呼之欲出。
沈毓章冷著面孔轉回頭,看向案上擱著的一封未拆書函。書函發自卓少炎,同兵部的訊息同時被送到京中。
此刻,他不用去讀這封書函,也能想見上面寫著什麼。
英嘉央伸手取函,拆開後匆匆一閱,蹙眉,抬眼,遞向沈毓章。他不得不接過,勉為其難地低眼去讀。
這封信十分的短,只有八個字:
「毓章兄,何不藏干戈。」
沈毓章捏住信箋。
這八個字,足以體現出她的決意,她的氣魄,她的深情。
而她的深情,令沈毓章無言而震撼。
倘若那個男人真的死了,這便是他的遺志,而他的遺志,她欲來竟。
……
在卓少炎衣不解甲的第十六日,沈毓章的回信送到了她帳中。
回信同樣十分的短:
「干戈既藏,吾妹可歸國矣。」
卓少炎閱罷,輕牽嘴角,將信原封不動地收好,裝入一隻用來收存家信的小匣中。她轉身,向前來稟事的顧易道:「今日一切如常?」
顧易點頭,「五日前派出去的探馬回報,南北百里之外皆不見大軍蹤跡。」
雲麟軍在此,不進不退,為的是南防大平、北防大晉。而今大平終未出兵,固然可以令人放下心來,然大晉至今亦無所風動,則不得不令人生疑。
顧易將心中疑惑訴出,卻未得到卓少炎的回答。
她凝神細思,緩緩問道:「顧兄。……他已死了幾日?」
顧易一怔。此事是他自以為的忌諱,這些時日以來從不敢在她面前主動提起。眼下被她突然問起,他無所防備,竟毫不委婉地照實回答了。
卓少炎聽後,表情未變,只是道:「好。」
外面春日暖煦,金絲沿著四下揭起的帷幕下方鋪落進來,她整個人沐浴在這陽光中,猶如一塊化不開的冷冰。
顧易欲退,恰有江豫燃身邊親兵來報事,他便略停了停。
士兵疾跑而來,還喘著粗氣,入帳後行過禮後便急聲道:「稟殿下,望樓哨崗方才察得東北方向有一彪人馬正向我軍馳來,江帥請殿下前去看看。」
「所擎軍旗為誰人之部?」
「未見軍旗。」
……
江豫燃等在距離望樓半里處的小丘上。
待卓少炎一到,他便引臂遙指,皺眉道:「卓帥看,不知何處來的人馬,數量不多,但馳速甚疾,直衝我大營而來。」
不多時,那支軍隊便從模模糊糊的細小黑點,逐漸變成了清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