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金陵走(附錄漫談中藥保健(216))(第1/11 頁)
姑蘇金陵走
對於要去姑蘇,是隆厚歸夫妻提議的。
隆厚歸對周浩然說:他請了年休假,在五一前去旅遊可以避開人擠人的窘境!
周浩然徵求了老婆肖雅文的同意後,同意了隆厚歸的提議!
隆厚歸老婆叫齊愛潔,也是個醫生,不過是個西醫。
四個人都有駕照,開了一輛越野車去,空間很大,出門比較方便。
早上六點從纜鎮出發,上午十點半就到了姑蘇城外寒山寺門口。
我們下車之後,就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沐著悠遠的鐘聲,穿過一座宏偉的三門黃色牌樓,牌樓正中匾額石雕貼金“寒拾遺蹤”四字,它是寒山寺深厚歷史文化的標誌之一,“寒拾遺蹤”為明朝翰林學士姚希孟所題,落款為崇禎癸酉冬章美書住持明五立。
據史料記載,寒山,拾得是唐代天台山國清寺的兩位高僧,也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詩僧,他們的行跡怪誕,言語非常,相傳是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的化身。
寒山居浙江天台寒巖,喜歡吟詩唱偈,與國清寺僧拾得結為友好。
拾得本為孤兒,因豐幹禪師領入天台國清寺為僧,故名拾得。
唐貞觀年間寒山和拾得來到了蘇州城西楓橋鎮上的“妙利普明寺”住持,“妙利普明寺”遂改名為“寒山寺”。
牌樓內是一溜的黃牆碧瓦,圍牆內就是名聞天下的寒山寺了。
千年古剎寒山寺,隨處可見古蹟遺蹤,還未進入寺廟的大門,已在門外看見了和合泉,和合泉旁還有一塊刻有“和”、“合”兩字的太湖石。
“和”、“合”二字均見於甲骨文和金文。
和合,就詞義本身而言,“和”,指和諧、和平、祥和;“合”是結合、合作、融合。
“和合”是實現“和諧”的途徑,“和諧”是“和合”的理想實現,也是人類古往今來孜孜以求的自然、社會、人際、身心、文明中諸多元素之間的理想關係狀態。
中國傳統文化中貴和持中的和諧意識,表現於兩個方面:一是“天人合一”,指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二是“中庸”,指人際關係,即人與人、人與社會關係的和諧。
清朝雍正年間,寒山、拾得被追封為“和合二聖”。
我們繼續朝著寒山寺山門的方向行走,寺院山門的前面的石拱圈古橋就是江村橋,就是張繼在此觸景生情寫詩的地方了。
大唐天寶年間爆發了安史之亂後,唐玄宗與楊貴妃倉皇的逃亡四川,此時江南的時局尚且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人士子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躲避戰亂,這其中就包括張繼。在一個深秋的夜晚,張繼途經寒山寺,夜泊於楓橋附近的客船中,夜裡難以成眠,聽到寒山寺傳來的鐘聲,江南水鄉的秋夜勾起了這位客子的憂愁,面對月落、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城外、古寺、客船、鐘聲等朦朧的憂愁意境,於是有感而發,一首流傳千古的名句噴湧而出。
然而令張繼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首詩,在此後的一千多年裡,掀起了多麼大的波瀾。
中國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名山大川,處處都有著名的寺廟禪院。
寒山寺規模不大,名氣不響。《楓橋夜泊》的出現,讓寒山寺名聲遠播,成為與少林寺、靈隱寺、大相國寺、法門寺、白馬寺等相提並論的中國十大名寺之一。
在江村橋與寒山寺山門之間,寒山寺照牆像一道屏障聳立山門之前,朝西臨河而立,莊嚴厚重,黃牆黛瓦,上置脊簷,飾有游龍,氣勢非凡。
黃牆上鑲嵌有三方古樸蒼勁的綠色青石,上面刻著“寒山寺”三個大字,鐵劃銀鉤,筆力雄峻,是由浙江東湖名土陶浚宣所寫,給歷經千年風霜的古剎寺廟增添了莊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