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1/3 頁)
記得老宮女跟我談,在庚子年老太后倉皇西奔以後,到舊曆十一月中的時候,由戈什(護衛武弁)押著車,從北京給老太后送來過冬的衣服。這是晉妃、瑜妃親手給老太后做的。晉妃、瑜妃都是同治帝的妃子,她們已經住入慈寧宮好久了,惦記著老太后出門在外,尤其是陝西的冬天,天氣冷,取暖裝置差,哪能像宮裡,屋內有暖炕,四外有宮牆,行動到哪,都有手爐、腳爐,所以她們特給老太后做了棉襪子、棉鞋、皮褲子,其中最多的是棉襪子。老太后過去是一天換一雙新襪子的,因此她們做了好多雙。宮裡的事她們原本是絲毫不過問的,就知道吃齋唸佛,當然更無權力去支配繡工了。這些棉衣服、棉鞋襪等,都是晉、瑜二妃帶著本宮的侍女親自動手做的。伺候老太后不是件容易的事,能夠讓老太后點點頭說句不錯,更是不容易,老太后對棉襪子棉鞋很滿意,這就可以看出晉、瑜二妃做針線的技藝來了。這也是在西安的事,一天老太后齋戒、不吃葷,為了討老人家的喜歡,皇后親自動手,給做了香菇麵筋,瑾妃做香椿魚,四格格獨出心裁炒了盤麻豆腐,老太后很高興。我記敘這些事的目的,說明清宮裡貴為皇后妃子尚且工於刺繡,善烹調,何況底下的其他人呢?這也足可以說明清朝宮裡的風氣了。雖然老太后喜歡聽戲,但在內宮裡笙管笛簫之類是沒有的,各個宮苑裡也沒有飄過笙管的聲音,平常日子整個宮裡寂靜安謐,只求安閒地度過光陰,決沒有&ldo;朱門沉沉按歌舞&rdo;的現象。
閒話扯得太遠了,還是聽老宮女敘說宮裡的事吧!老宮女慢聲細語的談話,就像小河流水一樣,緩緩地但又清脆地注入聽者的耳朵裡。
[上一頁][下一頁]
送鬼的中元節(2)
&ldo;過了七月七以後,園子裡的氣氛就有些變了,變得有些沉悶了。我說過多少次,我們本身是沒有喜怒哀樂的,完全看老太后的顏色。早晨一打洗臉水,司衾的宮女第一件事就是由簾子裡傳出手勢,暗示老太后今天高興不,讓大家留神言談舉止。這是我們姐妹之間互相的關照。老太后的性格是很特殊的,平常我們各人手指頭上幾個鬥幾個簸箕,老太后都知道得很清楚。有時老太后心閒又高興,把我們叫到跟前,搬著我們的手指頭,細細地看指紋,誰的手上有多少個圓圈,有多少個掃帚形,有多少個簸箕形,還說圓圈形的叫鬥,鬥多好,俗話說,九鬥一簸箕,不求人也過去。那種溫和勁兒,活像老祖母。但是隻要犯了錯,觸怒了老太后,一聲令下,拉出宮外頭去,讓掌刑的打。那‐‐這個宮女子就不知去向,也永遠不能回宮了。並不是打完了以後,宮女重新進宮當差,給老太后磕幾個頭謝恩就算完了。不是的,不是這樣的。我沒見過被打過的宮女還能重新回宮當差的。這是決不可能的,因為被打完以後,她必有怨氣,有怨氣就決不能再當近侍了,老太后是深明這個道理的。我們小姐妹們也漸漸懂得了這個道理,所以處處都要留心觀察老太后的顏色。早晨一起床,上夜的、司衾的,就要仔細留心老太后的心情,如果氣出得調勻,話說得慢聲細語,那就可以和老太后說笑;如果今天老太后說話氣發直,那就乾脆不要多說話,唯一的語言是&l;口庶&r;、&l;喳&r;、&l;是&r;,躲過這段時間也許老太后會順過這口氣來!這就是我們當侍女的規矩,也是我七八年來沒挨罰的經驗。
&ldo;按說七月十五是個非常美好的節日。酷熱的暑天剛過,天氣早晚有些發涼了,天上的黑色怒雲變成了魚肚子色般的細片麟,風吹在人的身上也不那麼發黏了,正好可以玩一玩,看一看茂盛的荷花,蔥鬱的樹木。可老太后在這樣好的日子偏不出遊,就是遛彎也在長廊的北面。
&ldo;總而言之一句話:老太后怕鬼!
&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