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第1/2 頁)
精魅像放出籠的鳥兒,圍著我們轉了一圈,便徑直朝四方通道深處飛去,隱匿在裡面的黑暗中。
我們把注意力放到眼前的大石洞中,看完後便喜憂參半:讓人喜出望外的是大石洞頂上有一個光亮處,似乎隱約還看到外邊的點點星光;可讓人悲從心來的是這光亮處離地竟有百尺之距,似乎插上翅膀才能逃出昇天。
我們頓時陷入無比糾結的狀況!
&ldo;開玩笑吧?這比剛才鱷魚泥潭上的陡崖還不靠譜啊,至少剛才可以用手爬,現在莫非要我們飛出去?&rdo;我瞠目結實地說。
&ldo;就是啊,看來我們得困死在這裡頭了!&rdo;老豬奇霎時間垂頭喪氣,氣餒無比。
老蔣安慰道:&ldo;別慌,看看還有什麼辦法沒。&rdo;
這時,一直在我們身後沉默寡語的渡邊新吾晃了晃他的防水狼眼電筒,順著頂上光亮處下移,說道:&ldo;瞧!&rdo;
我們抬頭望去,心裡不禁暗自稱奇。大石洞中,頂上的星光透過最上方的穴口筆直地投射下來,不偏不倚,剛好落在洞內一大水潭中央的一塊巨石上。更叫人覺得奇怪的是,這塊巨石光滑圓潤、渾然天成,沒有嶙峋巍峨的雄偉之態,也沒有刻意雕刻的造作之嫌,像是歷盡江水沖刷後的鵝卵石,可要大上千倍萬倍。
遠遠望去,猶如仙境一般!
正在我們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時,眼尖的老豬奇突然叫道:&ldo;你們看看上面四個大字!&rdo;我靠近了仔細一瞧,正是&ldo;青天、白日&rdo;四字。
&ldo;這回我可真的知道這四個字的由來,&rdo;老豬奇說到這句不僅洋洋得意起來,&ldo;舊社會不就是&l;青天白日旗&r;麼,青天白日滿地紅嘛,說明這塊石頭上這幾個字就是民國期間有人刻上的,既然以前有人來過這,那肯定會有出口通到外邊,大家放心,我一定會幫你找到出口,離開這個煩心地!&rdo;
我一拍腦袋,驚奇地贊了他:&ldo;我靠,老豬奇你還懂這個耶,看來不是亂蓋的哦!&rdo;
正當老豬奇得意忘形的時候,老蔣當頭潑了一盆冷水:&ldo;我看未必。&rdo;
我和老豬奇異口同聲地問:&ldo;此話怎講?&rdo;
老蔣皺了皺眉頭,慢慢地說了起來:&ldo;在古時候,金山的餘脈一直伸入韓江,形成一個半島,這個半島形狀就象一隻龜的頭一樣,遠在宋代,百姓就把它叫石。
正因為伸出了一個半島,所以如果從上面看,地勢就象拗了一個彎,折了一個角,所以叫&l;折地&r;。如果站在石上,韓江江水、濤聲就象在腳下往上冒,所以古人用一句上聯非常形象地描寫了這個雄偉的景象‐‐折地河聲奔足底。
眾所周知,金山海拔雖然不高,但如果在韓江水面回望,也是奇麗無比,若待到日落時分峰頭的影照射在古城牆上,更是美不勝收的一幅潑墨山水畫,所以又有下聯異常生動地刻畫了這個寫意的畫面‐‐脫天峰影落城頭。
舊時在石上建有韓江樓一座,供奉著關帝等神靈。正好此樓背依金山,面朝韓江,登高望遠,上述對聯描述的美景盡收眼底。那時在韓江樓下的石旁有一塊大石,叫洄瀾石。
明嘉靖年間,潮州知府江匯,因為韓愈有一句&l;青天白日舊樓臺&r;的詩句是稱讚風光秀麗的緣故,把&l;青天白日&r;這四個字刻在洄瀾石上,利用&l;青天白日&r;的典故來形容政通人和,盛世太平。所以至今老一輩人都把金山朝韓江江面的地段叫做&l;青天白日&r;……&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