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1/2 頁)
奶奶馬上開啟門,一看到我就開心地笑了起來,拉著我的手就往裡屋鑽,然後拿出一大堆平時捨不得吃的零食,一個勁地催我吃。我笑著把她老人家最愛吃的豬腳圈和鹹水果遞上,說:&ldo;奶奶,近來身體還好不?看我帶什麼給你吃啦?&rdo;
奶奶更是笑顏逐開,拍著我的肩膀說:&ldo;乖孫啊,奶奶就是沒白疼你!&rdo;看到奶奶這麼開心,我感到欣慰又隱隱有點心痛。
是啊,老人家需要的,或許不是賺大錢給她大魚大肉的阿二,而是一個惦記著她關心著她的阿二。
我打消了進來坐坐就走的念頭,沖了一泡功夫茶,耐心地坐下來,和奶奶閒聊起來。
就這麼扯些家常,聊些瑣事,輕鬆無比。
突然,一個念頭在腦海一閃而過,我思考了半響,向奶奶問道:&ldo;奶奶,你知不知道有一樣東西,叫做大聖樽?&rdo;
奶奶一下子楞住了,臉上的皺紋抖了抖,然後反問我:&ldo;你怎麼知道這個東西?&rdo;
我也怔了一下,然後對奶奶說:&ldo;沒什麼,我就只是問問而已。&rdo;
沒想到這時候奶奶卻像是回憶起什麼似的,眯著眼睛,像是做了很大決心似,慢慢地向我說:&ldo;乖孫,你剛好問對人了,我就知道關於大聖樽的一些事情。&rdo;
&ldo;真的?!&rdo;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渡邊新吾在金山日軍地下秘密倉庫取得的大聖樽,難道奶奶知道它的來龍去脈?
&ldo;不過,說來話長,你可要慢慢聽我說完。&rdo;奶奶走回沙發,沏了一壺單從,悠悠地和我說起來:&ldo;其實,說到大聖樽,就不得不說到府樓猴……&rdo;
話說在1911年以前,鳳城中昌黎路和義安路交叉口有座三層樓結構的報更樓,因在舊時清朝府衙之前而稱府樓。
說到這座府樓,可是大有來頭。潮州自東晉建立州郡以來,歷唐宋而元,州治府衙都設於金山之麓。明太祖洪武年間,明朝初肇,風調雨順,政通人和,官府收入頗豐。鑑於原府治在金山下被元兵屠城時燒毀,後元朝雖有建造但不夠規格,故當時的縣令便和鄉紳合計,拍板決定將舊衙門改為鎮臺衙門,而遷址於義安路新街頭另建新衙。
其時,擔當此項工程大任的是通判張傑。他是個建築行家,博古通今,精通畫圖和營造,自然把渾身解數和滿腹心血灌注到府樓的建造中。
張傑對新府衙的建設要求極嚴,親自操刀,嘔心瀝血地設計和監工,除照州府衙門格局的配套設施外,還精心設計了一個規模宏偉的譙樓‐‐這原是在城樓上作為防衛的鼓樓,現置於府衙門前,也就稱為府樓了。
當時,府樓作為府衙一部分同時動工,被建得雄偉壯觀:樓高三層,四面垂簷,逐層收煞,上銳下平。全座三層十二面走廊共有一百零八根柱頭,每個柱頭上都匠心獨具地放置一隻形恣各異的木頭猴子作為裝飾。由於有這批猴子的裝飾,整座建築顯得生動活潑和朝氣蓬勃。
實際上,縱觀全國,別的地方也有不少更樓,但大部分由於沒有什麼裝飾,故顯得呆板,流於形式和俗套。而鳳城府樓如此設計和裝飾,在四面都是民居的襯託下,地位更為凸顯,不知不覺中成了古代鳳城的代表性建築。
況且古代等級森嚴,裝飾的動物,均是帝王將相的象徵,如皇帝用龍,總督(省長)用虎、獅、象等。州府古代為百時方圓的侯郡,猴音喈侯,故用猴子裝飾;加上猴子機智靈活,人皆喜愛,猴王孫悟空又是民間廣為流傳的神靈,能帶神猴們鎮妖揖怪,確保鳳城人民平安;而莊嚴的府衙前有群猴為戲,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