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第1/3 頁)
非常遺憾,現代人對周公所知甚少,知道的一點皮毛大致就是&ot;周公解夢&ot;或者&ot;夢見周公&ot;。
周公是中國文化的先聖、至聖,將中國文明推向了最高峰。我們今天的文化觀念,道德禮儀,風俗習慣,都是由周公創立,一直傳承至今。孔子一生所做的事情,無非是倡導周公的政治理想和周禮文化,老子的《道德經》不過是對周公整理編寫的《周易》的讀後感。總結五千年的中國歷史,第一個重要的人物是黃帝,實現了天下歸一,帶領中國人進入文明社會,是人文初祖。第二個便是周公,開創了中國文化,將中國文明推向了極高境界,是先聖、至聖。不誇張地說,周公締造了周朝的繁榮,也締造了延續至今的中華政治和道德文明,他的民本思想,直到今天也是政府&ot;執政為民&ot;的理論基礎。
中華文化幾千年來沒有走出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範疇,而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則不過是周公思想的不同解讀。
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不知道周公,那就是數典忘祖,那是恥辱和愚昧。
開始說周公之前,尤其提醒以下姓氏保持恭敬,因為這裡將要說的是你們的祖先,偉大的祖先,令你們自豪一生的祖先。這些姓氏是:魯、蔣、邢、茅、祭、展、柳、臧、郎,還有一部分姓周、汪、季、孟、施。回憶一下,前面那個洗腳的祖師爺祭足就是周公的後代,厲害吧。
第70節:周公主義(2)
--周朝元勛
傳說周文王姬昌一共一百個兒子,老大姬伯邑考,早年被紂王所害。老二姬發,就是後來的周武王,老三姬鮮,老四姬旦。在所有兒子中,姬發和姬旦是文王最看重的,也是最賢能的。而姬旦最孝順最友愛,在所有人中鶴立雞群。《史記》如此記載:自文王在時,旦為子孝,篤仁,異於群子。
文王去世之後,武王姬發繼位。當時,姜太公被武王尊為&ot;師尚父&ot;,又是老師又是義父,實際上還是岳父。而&ot;周公為輔&ot;,翻譯過來,周公就是總理了。弟弟當中,類似召公奭、畢公高、毛公遂、曹叔振鐸、衛康叔等等都是很能幹的,跟著四哥輔佐二哥。
那時候,姜太公老爺子歲數大了,出出主意掌握掌握方向,具體的工作都是周公帶著弟兄們幹。武王十一年,周軍進軍牧野,會戰商紂軍隊,周公作《牧誓》,宣告上天,鼓舞士氣。之後,人數處於劣勢的周軍一舉擊潰商軍主力。
周軍攻破商朝首都朝歌,商紂王跳樓自殺,武王親自砍了紂王的頭。之後,前往神廟宣告上天以及佈告人民。那時候沒有三軍,但是儀仗隊是有的。我們想像一下,在儀仗隊的鼓樂聲中,武王正步走向神廟,左邊周公手持大鉞1,右邊召公手持小鉞,左右保護武王。什麼是鉞?就是斧頭為弧形的大斧,主要用來做禮儀用。
前文說了,周公被封在了魯國,國家在今天的曲阜一帶。不過,周公沒有去,留下來繼續擔任中央政府總理。
--平定叛亂
周朝滅商朝第二年,武王得了重病。當時天下遠遠沒有平定,於是大家都很驚慌。這個時候,周公寫了禱詞來向祖先祈禱,請求神明允許自己代替哥哥去死。之後將禱詞放在祖廟的金滕匱裡,告誡看守的人不許洩漏。
但是,武王還是在不久後逝世了。從科學的角度說,禱告是沒有用的。但是不要忘了那是一個敬鬼神的年代,向鬼神發出請求,是一件非常嚴肅非常認真的事情,如果不是出於真心,誰也不敢去胡說八道。
武王去世的時候,兒子姬誦繼位,就是成王。成王那時候只有十三歲,換了太平年代,沒問題,就算還在肚子裡也不怕。可是,那是一個動亂的年代,十三歲顯然無法駕馭那樣的世界。沒錯,鄭莊公十三歲能忍,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