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糧食進口(第1/2 頁)
當時的扶桑,名義上的掌權者是十一歲的後鳥羽天皇。按道理來講,實際掌權者該是他的爺爺後白河法皇。平安時代後期扶桑藤原氏攝關,也就是外戚干政。為了對抗外戚,白河天皇開啟了院政時代。天皇出家,成為太上皇,稱為法皇。依靠中下層武士對抗外戚,重新奪回了皇權。平清盛和源賴朝即這類武士的頭領。後白河法皇為了防止武士做大,迫使武士互相對抗,消耗實力,不斷從中挑撥。平氏和源氏生死較量,最終,伊勢平氏和陸奧藤原氏皆被源氏剿滅,扶桑的軍權落入了源賴朝手中。但在扶桑,天皇是天神後裔,國家的象徵。現在的源賴朝,後來足利尊氏的室町幕府和德川家康的江戶幕府,甚至到了原子資訊時代,任誰權傾朝野,天皇始終是天皇。源賴朝當然不敢公開廢黜法皇,遲遲拿不到扶桑的政權。後白河法皇曆來看不起武士,雖成籠中鳥獸,仍不肯退讓。可扶桑能夠下發施行的政令皆出自源賴朝,後白河法皇幾乎被架空,喪失了實權。所以,扶桑的政局看似複雜,其實並不複雜。誰手中有軍權,誰就是國家的實際掌權者。人類歷史同樣如此。當初趙雁領兵入京,滿朝文武臣服,少有反抗者,因為趙雁手中有軍權。趙盞廢除祖宗規矩,斬殺文臣,提升將士地位,等等諸多革新,反對的聲音很少,頂多只是上摺子勸諫。趙盞決定後,閣臣贊同,便能下達,且能夠取得預期效果。也是因為趙盞手中有軍權。假如趙盞手中沒有軍權再試試。莫說大張旗鼓的改革,恐怕跟哪個媳婦睡覺都得聽人安排。就像是漢獻帝那般窩囊。 反正那時扶桑的政局亂也不亂,大宋與擁有軍權的源賴朝商談貿易不會錯。艦隊中分出一艘大型軍艦,五艘小型軍艦護送禮部侍郎李巘去扶桑商定具體協議,也順路送北條義時回去。源賴朝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因為在寧波港李巘口頭承諾,大宋可以出口給扶桑更多的銅鐵錢。這對扶桑的經濟發展意義十分重大。扶桑的鑄錢技術太差,不能滿足基本需求。進口大宋的銅錢,扶桑才能徹底擺脫以物易物的經濟模式,從農業時代邁入商業時代。能獲得大宋的鐵錢,算是源賴朝的重要政績,他對扶桑的未來充滿了期待。當然了,口頭承諾是有前提的。扶桑不答應糧食貿易,大宋也不會出口銅鐵錢。儘管沒明說,不排除徹底停止了銅鐵錢出口。沒了大宋的銅鐵錢,扶桑的經濟發展必定陷入停滯。北條義時與源賴朝說明了情況,源賴朝召集眾臣商議。 大宋缺糧這沒什麼懷疑。金國遭災,大宋接收災民。金國為了緩解國內危機,發兵滅了高麗。少數高麗人逃到扶桑,現在還在福岡周圍興風作浪。那麼大宋尋求糧食進口,自是誠心誠意,不是拿扶桑耍笑。扶桑的難處也不小。扶桑經歷多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糧食本不夠吃。如今許多百姓還在捱餓,出口三分之一的糧米,必定要餓死了人。可那是一年四十多萬兩白銀的利潤啊。大宋表示簽署長期協議。如是五年協議,扶桑五年能得到二百多萬兩白銀的收入。這筆錢放在大宋不算多,放在扶桑,妥妥的鉅款,有幾個扶桑人見過這麼多錢?夢都沒夢到過。何況,可以從大宋進口足夠多的銅鐵錢,商量下,說不定大宋能順路給運過來。是天大的好事,五年時間,能奠定了扶桑未來經濟發展的基礎。相比巨大的好處,餓死些人,算什麼呢? 再說了,扶桑結束戰亂,百姓安居樂業,鼓勵農民開墾耕地,糧食產量增加,完全能夠在不餓死人的情況下,滿足糧食出口。唯一的不確定,扶桑能否儘快結束戰亂。高麗五千人不足為懼。不好弄的是,各地反叛陸續出現,沒有反叛的勢力也蠢蠢欲動。高麗人帶來不少金銀財寶,足矣支撐反叛勢力對抗源賴朝。這個問題不能不慎重。平息反叛,所有危機都能化解。不能平息叛亂,不能滿足大宋的糧米需求,百姓餓死,喪失民心,局勢會愈加不利。到底答應不答應?大江廣元提出,能不能與大宋商談,減少些糧米的出口。減少糧米出口,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