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終要動殺心(第1/2 頁)
金國建國至今,屠殺了許多蒙古人,屠殺了許多漢人。蒙古與金國有仇恨,大宋與金國也有仇恨。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鐵木真一直相信大宋與他的目的相同,大宋與蒙古就能走到一起。他希望與大宋聯合,共同滅金。蒙古主動幾次請求聯盟,給出的條件越來越多,大宋始終不答應。鐵木真以為宋朝是想用計策,等蒙古金國血拼力竭時,坐收漁利。起初趙盞是這麼想的。但這樣的計策太明顯,很難算計到別人。後來火器研發成功,大宋用不著玩什麼計策了。蒙古人是遊牧民族,四處遊走,隨地安家。大宋是農耕國家,世世代代定居,珍視每一寸土地。蒙古人不會明白,漢人對土地家園的感情。當蒙古人明白那種感情,體會到定居的安穩,他們就會想方設法的融入這個國家了。這是定居民族對遊牧民族的巨大誘惑。 大宋軍隊集結在邊境,兩軍對壘。趙盞清楚,如果大宋軍隊發動進攻,邊境這些烏合之眾擋不住兵鋒。完顏珣肯定會回師救援中都城,哪怕宋軍沒兵臨城下,以完顏珣的性格,以完顏珣對趙盞的敵視,相比蒙古,他一定回頭來打宋軍。北方防線虛弱,蒙古人就能趁虛而入。蒙古劫掠的土地和人民是大宋的土地和人民,縱然滅了金國,這損失也是趙盞最不願看到的。何況,蒙古騎兵行動迅速,多半大宋主力在金國境內。萬一鐵木真看到機會,越過大宋前線,進入大宋腹地怎麼辦?大宋反應過來,派騎兵追擊,追不追得上不說。那群虎狼,走到哪搶到哪,搶到哪燒到哪,又是大宋百姓的一場浩劫。大宋和蒙古早晚一戰,卻不能發生在宋境內。必須出去打,去國外的土地上打。所以,在金國與蒙古作戰時,宋軍集結而不進攻,避免金國腹背受敵。 鐵木真相信這場戰爭很容易獲勝。只要宋朝進攻金國,就很容易。宋朝不打,他自己打,就不容易了。在金國的防禦工事下,陸陸續續,蒙古騎兵傷亡了兩萬多人。行,趙盞你是真行。我鐵木真不是傻子,你不打,我打什麼?蒙古放棄進攻,撤出戰場。完顏珣率領柺子馬追擊數十里,蒙古騎兵與柺子馬野戰,互有傷亡。這場戰爭,蒙古人損失很大,十四萬騎兵,傷亡近三萬,什麼好處都沒得到。鐵木真咽不下這口惡氣,率軍向東,要劫掠金國故土。那片土地地廣人稀,被劫掠過幾次,人口更少,多數都躲進了隆州和遼陽府。蒙古人壓根劫不著什麼。圍困兩座城池,那就讓他圍。反正城高壕深,城防工事完備,糧米充足。你圍得起就圍。 蒙古和金國的這場戰爭,可以算是金國取勝。金軍需要這樣一場勝利,士氣大振。完顏珣不休整,率領十萬精兵南下,要與宋軍決戰。加上他的十萬精兵,南方邊境金軍達到了四十七萬人。完顏珣信心劇增,睥睨天下。宋軍算什麼?宋軍敵不過大金軍隊,宋朝依然是弱宋。之前的失敗,都是完顏璟戰略失誤,是將帥無能。早讓他即位皇帝,怎會被宋朝欺負?四十七萬人打三十多萬人,還有什麼打不過?完顏珣甚至有心思主動進攻,先發制人。副帥完顏匡和僕散安貞極力反對。金軍人數雖多,有戰鬥經驗計程車兵半數不到。那些新兵,兵器都沒完全配備,沒有經過戰鬥訓練,怎麼打?防禦尚且艱難,怎能主動進攻?完顏珣親自到軍中檢視,果然如此,他不得不放棄了主動進攻的想法。按老兵數量計算,金軍有十五萬人,不能冒險去打對面的三十萬人。完顏珣這次將部分北方軍團和京城禁軍都帶來了,出現任何差錯,大金在故土之外,不具備反抗的能力。當然,在東北方的隆州和遼陽還有二十萬人,那是大金最後的底線,動不得。故土出了差錯,女真人將無容身之地。 金軍採取防禦策略,與宋金對壘。金軍不敢疏忽,日夜戒備。那些新兵沒有時間訓練,沒法學習戰鬥技能。西北軍對山西的威脅很大,北方軍團主帥的帥賬正在太原。因夾谷清臣的女兒是完顏璟的妃,受到了牽連,解除兵權,歸家閒居。對東遼戰爭立大功的完顏承暉接北方軍團統帥。他初來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