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5 頁)
葉予滿頭黑線,道:“你才抖。M呢,你哥我正常著呢!”
葉瑤撇撇嘴,道:“切,我才不是抖。M。那你說,你為啥讓他們罵?拿出證據,證明你不是作弊的,不就行了嗎?”
聽到葉瑤問話,葉父葉母也不由疑惑地看著葉予,等待著他的回答。
葉予嘆了口氣,道:“人們的憤怒是會轉移的。媒體和讀者們現在罵我罵得越厲害,等以後真相出來時,自責、愧疚、逃避等情感會促使他們下意識地將原本集中於我身上的憤怒放大數倍後,再轉移到真兇身上。這是一個壓抑,蓄勢,再爆發的過程,讓讀者們的憤怒在我身上積蓄起來,然後等合適的機會一舉轉移到王洪濤身上,再讓它爆發出來。”
說完,見三人還是似懂非懂的,葉予又接著道:“說得直白一點,如果你罵一個人罵得越厲害,對他的誤解越深,等突然某一天,你發現這一切都是誤會,是別人在誣陷他,那麼你是不是會覺得很愧疚,很自責,很不好意思,是不是會下意識地選擇逃避這種尷尬的局面——因為你居然錯怪一個好人到現在!你會想,天哪,這麼長時間,我居然一直在罵這樣一個人?!上帝啊,我這到底是做了什麼呀?!我怎麼會做這樣的事?這肯定不是我做的!對,這不是我的錯!一切都是那個誣陷他的人的錯!然後你的憤怒會加以數倍的轉移並爆發,因為你覺得都是因為那個人,你才會錯怪一個好人到現在。雖然你的心裡未必會轉過這些念頭,但這是絕大多數人下意識裡自我逃避的做法。因為愧疚,因為自責,更因為這種下意識逃避責任的行為。現在懂了嗎?”
葉予說得如此直白,甚至將心理活動都說了出來,三人自然聽懂了,都點了點頭。
葉予又道:“這樣做相比於現在直接拿出證據,有兩個好處,一是多了個蓄勢的過程,二是人們的憤怒會有所加成。現在事情還沒鬧大,以他家的勢力,糊弄一下,再壓一壓,可能也就過去了。當然,雖然也可能直接將王洪濤一棒子打死,但也只是可能罷了,誰也無法保證意外不會發生。但是,若是等到事情鬧得很大,群情激奮時,就沒有絲毫意外的可能性了。到時候我再在暗地裡推波助瀾一下,王洪濤就會死得很慘。因為那時佔據我方主導地位的,不再是我,而是急需找個宣洩口宣洩出來的群眾的憤怒。人言可畏,筆能殺人,這一股積蓄起來,無處釋放的憤怒,足以將王洪濤轟殺得連渣渣都不剩了。”
聽到最後一句話,葉瑤不由翻了個白眼,道:“哥你是玄幻小說寫多了吧,還‘轟殺得連渣渣都不剩’。”
葉予有些無語,道:“即使王洪濤真的是無辜的,在那種境地下,也得被牽連。在眾人看來,這樣一個未經調查,就妄下結論,害得我們冤枉葉予這麼久的傢伙,還有什麼資格當教務處主任?趕緊引咎辭職吧!更別說,王洪濤不但不是無辜的,更是最後的真兇。到時只要稍稍推波助瀾一下,他還能有活路不成?恐怕他叔叔都會被拉下泥潭。民意大過天,只要能調動好群眾的憤怒,王洪濤算得了什麼?”
說到這兒,葉予摸了摸下巴,笑著道:“況且,換個角度來說,只要我有翻盤的把握,這一次的黑海何嘗不是一個絕佳的炒作機會呢?等事情過去以後,我的知名度恐怕會呈現爆炸性的增長,隨之而來的自然是粉絲數量的增長。要不,娛樂圈怎麼會有那麼多毫無下限的炒作呢?炒作對於名氣擴散的作用是巨大的。不炒作,單純憑藉實力的話,事倍功半啊!”
說起這個,葉予不由想到了前世地球上的莫言,在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又有多少人認識他呢?恐怕除了熱愛文學,關注文壇的人,一般人都不知道有這麼個人吧?莫言就是因為那一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風波,才變得人盡皆知的。獲獎,又何嘗不是一種宣傳?而那鋪天蓋地的宣傳,又何嘗不是一種炒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