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第2/3 頁)
ip;…
2003年清明節,我佇立於京郊那灰暗的小平房裡,面對窗戶外瀝瀝淅淅的清明雨,朝我家鄉的方向遙望,思念我的祖母,思念我的伯父,更思念我那永遠佇立在村頭小山坡上的建弟,我一時無法控制自己,淚如雨下,一如流淌的清明雨。這雨又一次讓我斷魂,好多年沒寫詩的我,又為建弟寫了一首《雨水中的弟弟》:
……弟弟當你以白鴿的姿態/從樓頂上向我飛翔下來時/我一生的思念/從此因你而生長成一棵哭泣的樹/當樹葉每年開始翠綠時/一種叫心疼的東西/因你而淋浴這場清明雨/弟弟雨水中的弟弟/當你倚著四月的墓碑/沖我微笑時/我的生命又會在這一天/被一場清明雨抽得生疼……
第十一章 繆斯女神的禮物第92節 我的文學夢(1)
我的家鄉大冶,地處鄂東南。往東,距離革命老區大別山區咫尺之遙,往北,距中國革命紅色根據地南昌和井岡山也只有200公里。昔日的革命烈火曾在這片土地熊熊燃燒。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我們家鄉曾是紅軍從鄂南進軍井岡山會師的主要通道,當時家鄉熱血男女紛紛背井離鄉參加紅軍,誓死追隨中國共產黨幹革命。大冶先後湧現了開國戰將餘立金、伍修權、石海山(石繼明)等戰功赫赫的革命名將。在大冶陽新交界的南山頭,瀕臨陽新的劉仁八鎮,共和國元帥彭德懷和大將滕代遠等人當年就是在這個山清水秀的小鎮成立了令國民黨聞風喪膽的紅三軍團。彭總和數千名紅軍戰士在此生活了大半年,並在在此與國民黨武裝進行過上百次激戰。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了這一大片沸騰的土地。為了緬懷革命先烈,教育後輩新人,新中國成立後,當地黨和人民政府不但在這些烈士的長眠地成立了南山頭革命紀念館和紅八軍革命紀念館(兩個紀念館的館長均為殷顯揚),還在大冶的青龍山公園內建立了一座高高聳立於青松綠野之間、由聶榮臻元帥親筆題名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當年紅軍著名將領程子華領導的聞名中外的&ldo;大冶兵暴&rdo;,就發生在這兒。
這一方紅色土壤催生了許許多多的革命歌謠,我為了蒐集整理這些民族文化瑰寶,經常往來於多個鄉鎮間,尋找多位會唱革命歌謠的老紅軍和烈屬,記下了一首首令人激動的紅色歌謠,每當我聽到一首好歌,總是如獲至寶。由我從小就愛聽民間故事,唱民歌,收集民間諺語和歇後語。記得每到炎炎夏日傍晚,吃過晚飯,老人們就會搬一張小竹椅,在屋前樹下,聚在一起海闊天空地聊天,他們除了互相談論一些新近發生的稀奇古怪的事外,往往是許多新奇有趣的民間傳奇。那些神奇瑰麗的故事,總是令我聽得如痴如醉。以致只要一見老人們擺開龍門陣,我馬上就會削尖腦袋擠進人群津津有味地聽。
做過小學老師和鄉鎮幹部的父親平時非常好讀書,肚子裡也裝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奇聞軼事,平時也愛講故事。父親一輩子為人很仗義。他30歲那年,一位剛成年的叔叔因得急病而不幸離世,當時用村裡迷信的說法是,青年人最好是不要上前,弄不好會被勾去魂魄。但父親根本不信那一套,與另幾位年輕人上前為死者抬棺。抬棺的共有八個人,鄉間稱之為&ldo;八仙&rdo;。在&ldo;八仙&rdo;抬著死者上山安葬時,由於其中一人不小心打了一個趔趄,結果導致沉重的棺材陡地失去平衡,加上他們大都缺乏經驗,以致使棺材的重量往父親他們這邊傾斜,將毫無防備的父親肩膀和腰部當場壓傷。事後,父親又沒有及時去醫院醫治,以致留下了一輩子的創傷,後來就是挑幾十公斤的穀子也不行了。因此他一直幹不了太重的農活,所以除了平時能參加諸如鋤糙、犁田刨地之類的農活外,其餘稍沉重一些的農活都無法勝任,於是他閒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